星期二, 3月 27, 2007

(散文)香港中文大學的困惱



  回到香港來,收到做大學教授的朋友送來一本書。書名是《令大學頭痛的中文》,出版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校友關注大學發展小組

  以前香港只有一間大學,那就是孫中山先生也在這裡讀過醫學院的香港大學。中國版圖變色以後,從中國來的教育界人士,開辦了四間私立的大專 學校,但學位不被政府承認,只能稱為書院。再後來,政府出資在郊區馬料水大興土木,建造美輪美奐的校舍,成立香港中文大學,並把四間私立書院合併在內。

  香港中文大學開辦至今,轉眼間便已四十多年。惟是自從開辦以來,一個重大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中文大學當局和每一個師生。那就是:中文大學是為什麼目的而創立的呢?這個問題討論了四十多年,仍然理不出一個頭緒來。如今放在我手中的這本書,也就是延續著討論這個問題的。

  有人認為:中文大學創立的目的,不是為了讓香港的中學生,增加升上大學的學位。倘若是這樣,它可以改上其他的名稱,不須叫做中文大學。因 此,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具有代表性的輿論,都認為這間大學所提供的,不僅是高級教育,而且是中文教育,讓香港的中文中學生,能夠接受合適的高級教育。

  據該大學的資深教授和初期畢業的校友說,當時統治香港的英國人政府,確實是接納了這個要求。由于這是中文大學,歷來的校長都是中國人,可是這些中國人校長,卻把中文大學辦成英文大學,偏離了創辦中文大學的目的。

  書中的一篇文章說:中文大學大多數的學系,相當廣泛使用英語,外國教師用英語自是不在話下,連中國教師也用英語授課。讀物方面更不用說了,不僅參考資料是英文的多,主要教材也常常是英文。在中文大學就讀,感覺上和在香港大學沒有什麼分別。

  部分中文大學的師生,心中有著這樣的疑問:人家東京大學用日文,巴黎大學用法文,柏林大學用德文,莫斯科大學用俄文……每一間有名望的大 學,都用自己學生的母語,甚至研究外國文學亦然。他們感到困惑的是:但是中大,校名上明擺著中文兩字,卻在講授、習作、考試、閱讀各方面,經常都不用 學生的母語,就連校內教職員開會的記錄都用英文。如果說這是一間中文大學,真是不知從何說起。

  從英國耶魯大學取得英國文學博士學位,返回香港在中文大學任教,並創立翻譯學系的資深教授孫述宇坦然指出:英文雖然是非常有用的語言,若 以英文作為研究階梯和溝通的工具,就很容易在思考問題時,方式也是別人的,而不是自己的。

近年來,香港的中學教育走下坡,這是令人很痛心的事。中學是語文訓練的重要階段,此時若沒有把母語能力,提高到可以充分思維與表達的程度,可說是終身不幸。他甚至質問:面對香港中文的衰落,中文大學做過了一些什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