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01, 2006

(往事如煙) 廣東戰時兒童教養院

在教養院中生活,一切都要自食其力.學生用稻草和碎布織造草鞋,除了自己穿著,還捐贈給前線作戰的將士.

戰時物質奇缺,大禮堂是用竹竿和茅草搭成


(刊登在北美洲世界日報) 
 一九三八年秋天,日軍進攻華南,廣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帶淪陷.國軍向北退郤,西江守住三水、蘆苞,與日軍隔江對峙;北江則守住清遠、英德等據點.當時日軍由於兵力有限,佔據了廣州一帶之後,巳成為強弩之末;加上清遠、英德等地山高河急,他們再也無力再進攻深入.於是中日兩軍就在此種情況下,相持了一段很長的時期.
  當時廣東以韶關為戰時省會,省政府設在距離韶關市區約廿餘里的黃崗.省主席李漢魂原是軍人,北伐期間無役不與,積功昇至軍長、集團軍總司令.由於這是戰時,不少地方的行政長官都由軍人出任.李漢魂向有儒將之稱,且是廣東人,出任廣東省主席是人地相宜.
  由於戰爭期間,不少家庭遭受到戰火毀滅,在戰地或淪陷區,不少兒童流離失所,甚至成為餓殍.有人向李漢魂提議要收容這些未來的主人翁,以保持國家元氣.李漢魂接納建議,派出人員在戰地及深入淪陷區,搜救流浪孤兒.
  冒險到敵後去搜救戰亂孤兒,還要把他們帶到大後方來,這種工作實在不容易;但要撫育這些劫後餘生的孤兒,郤是個更艱鉅的任務.這個工作由誰來負責主理呢?一時之間,大家都想不出一個適當的人選來.
  因為這種工作是前所未有的,一切都是新創,無例可循,甚至連開支預算也不知如何訂定.一位高級幕僚突想起,負擔起這項艱鉅工作的人,非省主席夫人莫屬.因為李夫人吳菊芳向來熱心公益事業,曾主持過不少救助難民的工作;更由於她的身份特殊,和省主席最為接近,一切都好商量.況且這種撫養兒童的工作,女性較有愛心,由李夫人來主持就最為適合.
  吳菊芳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農學系,端莊美艷,在學校裏是著名校花.有一次,李漢魂蒞臨中大演講,吳菊芳代表獻花,對這位文武全材的將軍傾慕不巳.當時李漢魂正是鰥夫,便有熱心人士促成了這段英雄美人的姻緣.
  這個新創辦的團體稱為「廣東戰時兒童訓練團」,設於距離韶關北面數十里外,而有火車相通的黎市附近,一個叫做沙田的地方.顧名思義,這裏的土地坭少砂多,不宜種植稻米蔬菜,郤適宜於種植搾糖的甘蔗.團址就設在蔗田中一間巳經癈置了的搾糖廠內,糖廠四周的倉庫改建為課室和宿舍,晒蔗渣的廣場便闢為橾場.因為搾完糖的蔗渣,晒乾了可以用來作煮食的燃料.
  當時從戰地和淪陷區收容回來的兒童,大多數是五、六歲到十多歲,男女都有.此外,軍人子弟若在這個年紀之內,亦可申請進來.因為軍人的待遇微薄,而且到處調動,難以教養兒女.
  所有被收容進來的兒童,不論男女,一律剃光頭.衣食和課本紙筆,全由公家供給.團員都戴軍帽,身穿軍服,腰繫皮帶,穿短褲,著草鞋,冬天則多穿一件軍棉服.他們每天在附近河流集體洗澡,吃飯則在橾場.每八個人圍著一個盛菜的小鐵盤,用大木桶裝飯,拿漱口盅作飯碗,下雨天則在大禮堂內用膳.每日兩餐,即使有錢也沒有地方買零食.
  團內以軍事方式管理,三十多人為一分隊,三分隊為一中隊,三中隊為一大隊,就等於軍隊中的排、連、營.當時有十二大隊,團員大約有一萬多人.
  團員的生活十分紀律化,每天早上行昇旗禮,唱國歌,唸國父遺囑和聆聽長官訓話.之後便是跑步、體橾和軍訓,上下午分班級讀書,由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
  所有老師都是女性,是由廣東婦女軍事訓練團挑選出來的.分隊長必須中學畢業,中隊長以上必須有大學程度.這些中隊長和分隊長,在日常生活中是長官,在教室裏是教師.
  當時廣東婦女軍事訓練團的團員就是女兵,她們都接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不但在後方擔任防空及維持治安的工作,必要時還能夠開上前線協助軍隊作戰.
  後來因為收容的兒童越來多,便改名為「廣東兒童教養院」,并在南雄、翁源等地方,一共開設了七間分院,每間分院都容納了萬多個兒童;換句話說,這項工作不但挽救了近十萬個兒童的生命,還替國家培育了不少有用的人材.
  抗戰勝利後,李漢魂不戀官位,偕同妻兒前往美國紐約,過著平靜的退休生活.吳菊芳開了一間小型的咖啡店,有舊友來談天,則視為最大的樂事. 
  在大陸變色前,吳菊芳曾經回過廣州,舊日兒童教養院的師生千餘人設茶會歡迎老院長.吳院長望著當年的小難童,如今都巳長大成人,各有所業,不禁老懷大慰,熱淚盈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