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01, 2006
(娛樂)新馬師曾改《白蛇傳》為《仕林祭塔》
(刊登在香港成報)
巳故粵劇紅伶新馬師曾,曾經紅極一時.很多戲迷都以為他的享譽好戲是《萬惡淫為首》、《光緒皇夜祭珍妃》和《臥薪嘗膽》等,因為這些戲曲都有唱片傳世.其實,新馬師曾在戲壇嶄露頭角時,最受歡迎的一齣好戲,郤是《仕林祭塔》.
《仕林祭塔》其實就是《白蛇傳》,這齣戲很受戲迷歡迎.以前,那些被稱為「巨型班霸」的劇團,都以下鄉演出為主.因為鄉間的神誕主會全包戲金,而且出手闊綽.下鄉演戲,由於一連幾晚,來看戲的都是附近鄉民,所以戲目必須每晚更換.訂戲時由主會點戲,其中必有一齣是《白蛇傳》.
《白蛇傳》的女主角白素貞由頭演到尾,這齣戲本來是由正印花旦擔綱演出.由於每次下鄉演出,幾乎必演《白蛇傳》.所以戲班中有句傳言,未曾演過《白蛇傳》的,不算得是正印花旦.
惟是新馬師曾在走紅以後,郤嫌《白蛇傳》這個戲名,太過把正印花旦的地位突出,使到他這個文武生好像處於配角地位.於是,他反賓為主的把戲名改為《仕林祭塔》,表示這齣戲是由文武生擔綱主演.在戲班術語來說,這叫做「擔戲匭」.
在這齣戲中,文武生先飾許仙,後飾兒子許仕林.到了尾場,許仕林高中狀元,前來雷峰塔前祭母,在塔前先唱了一闋主題曲,那就是《仕林祭塔》.之後,正印花旦扮演的白素貞,從塔中出來與兒子相會,也唱了一闋主題曲,惟是這支主題曲郤沒有曲名,也有人說是《素貞自嘆》.
這齣戲本來是正印花旦擔綱演出,所以由她唱出的那闋壓軸主題曲,真是非同凡響.唱曲時間長達一個鐘頭,拉腔的變化很多,功力稍為差一點都應付不來.也由於這闋主題曲是以古腔(戲行稱為中州音)唱出,有些講究的劇團,伴奏的樂器本來是中西俱備,但在正印花旦唱出這闋主題曲時,則只用二胡、揚琴、三絃和喉管(短笛)等中國樂器來伴奏,觀眾的感受便截然不同.
筆者有幸,曾經看過新馬師曾兩次演出《仕林祭塔》.一次是他與余麗珍合演,由於班主是余麗珍的丈夫編劇家李少芸,對新馬師曾當然加以禮讓,所以戲名用《仕林祭塔》而不用《白蛇傳》;另一次是紅線女從廣州來香港,與新馬師曾合演為東華三院籌款.由於新馬師曾的輩份較高,所以戲名也用《仕林祭塔》,而不用《白蛇傳》.
筆者也看過其他劇團演出的《仕林祭塔》或者《白蛇傳》,他們的唱做工夫,當然比不上這兩位花旦前輩.若將紅線女和余麗珍的演出再作比較,前半段如「遊湖相遇」、「端午現形」、「盜靈芝」和「水漫金山」等戲場,紅線女演得十分出色.到了尾場唱出主題曲時,紅線女的歌喉本來無人可比,惟是唱到古腔,畢竟薑是老的辣,余麗珍唱來便有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韻味.老牌戲迷把這種韻味,稱為「祭塔腔」.
能夠看到余麗珍和紅線女兩位名伶扮演的白素貞,筆者巳嘆為觀止.故友黎紫君郤嘲笑筆者恍如井底之蛙,因為未曾看過比余麗珍和紅線女成名更早的花旦李雪芳演出的《白蛇傳》.黎紫君能唱能彈又能作曲,時常在報章撰文,談論粵劇的典故與淵源,是資深的粵劇研究家.
他說:在數十年前,《白蛇傳》幾乎與李雪芳分不開,因為她每次登台獻藝,必演《白蛇傳》,每次演出亦必然滿座.李雪芳不但扮相艷麗,做工細膩,把觀眾瘋魔得如痴如醉.尤其是她在尾場唱出的那闋主題曲,唱工了得,越唱越響亮,真是穿雲裂石,響遏行雲.她坐著唱足一個鐘頭,觀眾摒息靜氣,連蒼蠅飛過都聽得見.
粵劇是廣東的地方戲曲,因為只有廣東人才聽得懂歌詞與道白.李雪芳紅極一時,竟然被邀聘到上海演出.她在上海演出時,不但在上海的廣東人瘋狂捧場,就連聽不懂廣東話的上海人,也都來看李雪芳演出的《白蛇傳》.騷人墨客為她吟詠,貴介公子拜倒在石榴裙下,風頭之勁,一時無兩.
李雪芳最值得驕傲的一件事,就是她在上海演出時,適值享譽世界的京劇名伶梅蘭芳也來到上海演出.南北兩位名伶打對台,兩邊戲院全都滿座,可以說是半斤八兩.惟是梅、李兩人都很有風度,不但抽空去欣賞對方的演出,還相約會晤切磋劇藝,據說彼此交換了一齣戲.南北兩位紅伶惺惺相惜,一時成為美談,上海報紙報導此事時,大字標題是:「南北梅雪兩芬芳」.
李雪芳在上海演出時,不少富商與貴介公子爭相追求.盛家是上海首屈一指的豪門,盛七公子對於這位南國嬌娃十分傾心,排夕捧場.戲院為了招待盛七公子,特地在前座中央設置一張小桌,放置香茶餅食,引致全場矚目.盛七公子多番請求納為簉室,但屢遭拒絕,所貽巨型鑽戒及其他貴重饋贈,全都被退回.李雪芳給他的荅覆是:非一夫一妻不嫁.
另一位在上海居住的粵人世家韋二公子,因為是同聲同氣,追求更加熱烈.從上海到省(廣州)、港(香港)、澳(澳門),從香港到美國,無論李雪芳到那裏演出,他都追隨左右.李雪芳感到他的誠意,終於荅允下嫁,從此名花有主.
李雪芳自歸韋家之後,便即洗盡鉛華,絕跡紅毹,成為典型的賢淑媳婦.後來韋家老爺的事業忽遇困難,一時週轉不來.李雪芳自告奮勇,赴美國重作馮婦,粉墨登場.這次東山復出,更加大受歡迎,獲得戲迷餽贈大量金牌與銀紙牌,可說是滿載而歸,李雪芳把收穫全都交給韋家老爺運用,使到韋家的生意得以解困,確是難能可貴.
大陸變色後,韋二公子忍痛捨棄在上海的生意和物業,攜眷南下香港.韋二公子向來養尊處優,不擅經營,雖然帶來部份財物,惟有在毫無入息的情況下,亦有坐食山崩之虞.此時兒女正在求學,家中食指亦繁,憑著李雪芳以前在香港買下的物業來收租渡日,不足之數,便典當首飾來應付.傳說她長年戴在手上的一隻翡翠玉鐲,碧綠通透,價值不菲.因為年日久遠,脫不下來,要到首飾店設法切斷才能出售.一位錦衣玉食的享譽紅伶,竟然如此賢德,實在使人欽佩.
李雪芳的一位千金,可能遺傳了她的藝術細胞,也在藝壇中很有成就.那就是在台灣、香港和美國,都很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韋秀嫻.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3 則留言:
您好!请问您的 新馬師曾改《白蛇傳》為《仕林祭塔》 这篇文章发表在香港承报哪年哪期?请不吝告知,非常感谢!
请问,您写的李雪芳的经历都是真的吗?这篇刊登在香港成报哪年哪期?我在写一片关于陈洵和李雪芳的文章,您的资料非常可贵。不知道有没有更详细的,如果有,请不吝赐教。非常感谢!
您好,我没有博客,所以只能留下邮箱了,hongsheng307189@sohu.com.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