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1月 20, 2010

(散文) 三文魚

 每次回香港,總要帶些手信禮物送給親友,第一個選擇便是三文魚.一來這是加拿大的特產;二來三文魚確實很好吃.而那些售賣手信禮品的商店,以真空包裝三文魚,即使帶著它去環遊世界,也不會變壞.

 最初來到加拿大,女婿特地帶我去參觀三文魚繁殖場.駕車大約兩個半小時,便來到一處叫做威化溪Weaver Creek 的地方.來的時候很恰當,因為每年十月,剛好是三文魚回流產卵的季節.

  威化溪風景秀麗,兩旁樹木參天,夾著中間一條闊約十分多丈的溪流.溪水在巖石中流湍,十分清澈.繁殖場就建在溪流旁邊,除了促進三文魚的生產,還成為熱門的旅遊勝地.
  
  繁殖場的場館內,很有系統地排列多個水族箱,介紹三文魚成長的全部過程.我循著次序逐個水族箱看過去,不禁驚嘆大自然的神奇.從第一個水族箱看起,真不敢相信那些肉眼僅能辨認得出來,比眉毛還要細小的魚苗,到了最後的一個水族箱時,竟然會變成一條長達四、五尺的大魚.
  
  場館裏還有電視片集,播映三文魚的成長過程.原來三文魚全是每年秋天出世,到了明年春天下便會離開出生地,游往附近的 Harrison 湖,在那裏居住約一年,身軀長得稍為壯大些,便像「男兒志在四方」似的,游出廣闊的北太平洋.在太平洋生活了兩年之後,長得十分強壯和成熟,完成了整個成長過程.
  
  這真是自然界的神奇.三文魚到了成熟時期,便想排卵生育下一代.但牠們不是隨處都可以排卵的,很固執地一定要返回家鄉才肯生兒育女.說也奇怪,在茫茫大海中,它們竟能找得到兩年前曾經游過的途徑,一直游回去當日出世的那條溪流.
  
  溪流湍急,巖石又把溪流阻隔成梯級一樣.三文魚聯群結隊的逆流而上,遇到巖石阻擋,牠們便奮力躍起,越過巖石阻隔,恍如飛魚一樣.有時碰撞到巖石,刮得遍體鱗傷.但牠們絕不氣餒,不眠不休的的跳躍好多天,最後終於抵達出生的地方.

  想不到三文魚也有「落葉歸根」的心理,它們回到「家鄉」之後,便不再進食,為了繁衍下一代,它們專心一意的交配產卵.之後,又是一個很偉大也很淒美的故事.

  原來三文魚在交配之後,大約一個星期,便會雙雙死亡.牠們為了延續下一代,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而且,牠們的身體腐敗之後,滋養了水中的浮游生物,牠們的子女也就依賴這些浮游生物作為食物;換句話說,牠們是以自己的身體間接來養育子女,真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偉大的父母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