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6月 02, 2010
(往事如煙) 南僑機工光榮史
「南僑機工」是一個由馬來亞和新加坡3193名華人青年,以生命和血汗鑄成的璀璨名字.
1938年,日軍侵華期間,中國沿海都被日本軍艦封鎖.為了打通對外交通,運進軍用物品,中國政府在西南大後方開闢了兩條公路,一條是從安南河內到昆明的滇越公路,另一條是從昆明到緬甸仰光的滇緬公路.
1939年,兩條公路相繼完工,需要大量汽車司機和修理技工.由於當地以前交通阻塞,這類人材不多,於是透過新加坡由陳嘉庚主持的「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在馬星華文報章上,刊登招募機工的廣告.
當地華人社會的反應十分熱烈,10天後,32名新加坡華人青年及48名馬來亞巴株巴轄的華人青年,剃了平頭裝,穿上軍服,登上一艘法國郵輪前往昆明報到.由於這個先頭部隊共80人,便被稱為「80先鋒隊」.
80先鋒隊出發那天,恰巧是農曆除夕.以後陸續報名參加的馬星華人青年,共分8批,亦由新加坡出發.連同先鋒隊總共是3193人,其中有4名是女性.
這批來自馬星的華人青年,大多數都有駕駛或修理汽車的經驗,這個隊伍的名義是「南洋華僑機械工程隊」,簡稱「南僑機工」.
他們接受了兩個月的軍事訓練之後,便派往滇緬公路服役.其中1400餘人擔任汽車司機,編成6個大隊,配合大卡車1200輛;其他人便是修理技工,與本地機工合作,被分配於芒市、保山、昆明、貴陽、重慶等地的汽車修理廠.當年在滇緬公路來往奔馳的汽車達3000多輛,其中三分一以上是由南僑機工駕駛的.
滇緬公路蜿蜒於海拔500至3000多公尺高的橫斷山脈之中,沿途懸崖、峭壁、陡坡、急彎、深谷和急流不計其數.汽車盤旋通過大山,跨越怒江、瀾滄江等河流,一路崖陡路隘,行車非常艱險.再加上大山之中的瘴氣毒蚊,許多機工罹患瘧疾病倒,須服金雞納霜,但這種葯品在大後方是十分缺乏的.
這3000多名馬星華人青年,和6000多名國內的司機和技工,日夜不停地飛馳在這條日本軍機隨時來轟炸掃射的砂石路上.在1942年5月,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以前,總共搶運了45萬噸以上的軍用物資,加強了支持前方作戰的實力.但他們也有1000多人,因為被轟炸、疾病或車禍而犧牲了性命.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攻緬甸.南僑機工不但全力搶運物資,還負起運送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作戰的重任.由於中國軍隊的及時趕到,解救了當時被日軍包圍的數萬英軍.
次年3月,仰光被日軍佔領,日軍利用滇緬公路向中國推進.5月初,雲南邊境的畹町失守,日軍衝到怒江惠通橋的西岸.中國軍隊炸橋阻敵,數百名南僑機工以及數萬名緬甸華僑被阻在對岸,無法渡過怒江.南僑機工放火燒毀了卡車上的物資,免致落在日軍手中,一部份人就地參加了游擊隊,有些人未能逃脫的,便被日軍殘殺.
西南的兩條交通動脈,至此只剩下了由雲南省保山至昆明這一段仍繼續通車.那些僥倖能逃到昆明的南僑機工,由於車輛盡失,此時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以致投閒置散.況且在此時,馬星亦被日軍佔領,他們是有家歸不得.
1945年,日軍全面投降.劫後餘生的900多名南僑機工,經由新加坡南僑總會的多方設法,始得由1946年10月起,分批返回原居地.但其中有800多人,決定留在中國生活.
很不幸的,這批曾經為中國抗戰流盡血與汗,百戰餘生的南僑機工,在文化大革命時,竟然遭受到無情的清算和迫害.他們的罪狀是:蔣幫特務、國民黨殘渣餘孽、資產階的叛徒、走狗、牛鬼蛇神.
四人幫倒台後,南僑機工的功績才重新受到稱許和肯定.1989年7月7日,一座高12公尺的「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在昆明西山公園豎起.
17年前,我參加香港報界總編輯訪問團到雲南作客,在西山公園看到了這座紀念碑.一時好奇心起,向陪行的當地新聞界朋友請教,他們回到到報社把資料尋找出來.如今我翻閱舊筆記,覺得這是一段很好的題材,值得向讀者分享。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