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6月 28, 2009

(随筆)南派武俠小說 



    
 (刊登在吉隆坡南洋商報).燕青.
  
  香港有本出版了卅年以上的雜誌,叫做《武俠世界》,也是如今全世界惟一的華文武俠小說雜誌.主編沈西城打長途電話來約我寫稿,人情難郤,我便寫了一篇“北派與南派武俠小說”寄給他.

  我這篇文稿是這樣說的:在五、六十年代,武俠小說分為北、南兩大派系,題材和寫作風格都有所不同.早期的武俠小說作家,多數是在上海.因為當時的上海,儼然是中國的文化中心.那時候較為著名的作家,有寫《蜀山劍俠傳》的還珠樓主、寫《江湖奇俠傳》的平江不肖生和寫《臥虎藏龍》的王度廬等,(《臥虎藏龍》最近被搬上銀幕,在中國西北拍攝,由周潤發、楊紫瓊等主演).

  後來香港崛起了金庸、梁羽生和倪匡等,台灣也有古龍、臥龍生和諸葛青雲等,他們筆下所寫武俠小說的背景和人物,都是在廣東以北的,所以被稱為北派武俠小說.

  至於南派武俠小說,當時盛行於廣州.在五、六十年代,廣州的報業很興旺,至少也有二、三十家報館,全都集中於一條光復路上,恍如英國的報紙集中在倫敦艦隊街那樣.這些報紙除了銷行於廣州市面上,還銷行於珠江三角洲一帶,俗稱四鄉.鄉鎮的讀者不大愛看談情說愛的所謂言情小說,但對於打打殺殺的武俠小說就大感興趣.

  報紙為了爭取銷路,當然是投讀者所好,大量刊登武俠小說.那時候,佛山鎮的文風鼎盛,從事筆耕的人較多,當然寫武俠小說的人也最多.所以,那時候武俠小說作家的筆名,多數是「我佛山人」、「我是山人」或者「我亦山人」之類.

  由於這些武俠小說中的主角,都是廣東人耳熟能詳的英雄人物,例如黃飛鴻、洪熙官和方世玉等,打鬥方式亦與北派武俠小說作家所描述的不同,沒有所謂掌風、點穴那類高不可測的武功,而是硬橋硬馬的刀棍拳腳.所以,南派和北派武俠小說看起來就大異其趣.

  由於南派武俠小說所描寫的人物,來來去去都只環繞在幾個人物身上,打鬥招式又不及北派武俠小說那樣的天馬行空,再加上大陸變色以後,廣州的報紙不再刊登武俠小,於是南派武俠小說便逐漸趨於沒落,作者亦後繼無人了.

  沈西城看了這篇文章之後,突然靈機一觸,竟然要求我執筆撰寫南派武俠小說,讓這類小說再能呈現於讀者眼前.我是個最喜歡接受挑戰的人,寫了幾十年的稿,但從未寫過武俠小說,不妨趁此機會,開拓一條新的寫作路徑.於是拍拍胸膛,說一聲:「我來也!」便坐到電腦前面毃打鍵盤.

  我寫的南派武俠小說叫做《紅船好漢》,一本武俠小說至少也要寫上十幾萬字,看來以後的一段日子,也就夠我忙的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