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0月 31, 2008

    (邵氏春秋)第廿七回

 鄒文懷另起爐灶

 張徹當時也在片廠裏,看見大家那麼義憤填膺,恐怕事情鬧大了難以收科,便叫大家冷靜下來.可是,那個劇務是他派去的,花圈也是他親手交給劇務的,如今派去的人被方小姐的保鏢打了一頓,若不討回公道,確實難以服眾.於是,他只好帶頭去找那兩個保鏢理論.
  
  從片廠到行政大樓,大約有廿分鐘的行程.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的衝向行政大樓,驚動了整個邵氏影城,當然也驚動了六老闆.當他知道了這場誤會的原委之後,便吩咐鄒文懷和張徹出面,勸告龍虎武師不可輕舉妄動,并由公司支付那個劇務的醫葯費,這才消弭了這一場花圈風波.
  
  方小姐來到邵氏影城以後,鄒文懷大權旁落,即使是瞎子也都可以看得出來.鄒文懷是個何等聰明的人,他當然不會不知道自己如今的處境.在表面上,他是不動聲色,照常上班工作;實際上,他正在密謀反擊行動.正如俗語所說的「鴨子划水」,鴨子在水上游來游去,好像很悠閒似的,其實牠的那雙腳,郤在水底下划個不停.
  
  影片進入彩色世紀的初期,香港拍攝的彩色影片,都須拿到日本去沖印,因為香港沒有這樣的設備和人材.後來,邵氏影城自設廠房沖印彩色影片,廠長趙耀俊本來是美國之音電台的技術部主任,是鄒文懷在美國之音電台做台長時的同事,鄒文懷請他來做廠長.由於有著這樣的淵源,趙耀俊當然是鄒文懷的心腹人馬.
  
  趙耀俊住在邵氏職員宿舍內的一個單位,趙太太煮得一手可口小菜.邵氏影城裏雖然有食堂,但鄒文懷和幾位心腹大將,都在趙家搭伙食,吃一頓午餐.此時風雲緊迫,趙家便變成了鄒系大將的大本營,他們利用每天午餐的時間來商量大計,暗地裏招兵買馬,也在這裏進行.
  
  每天來到趙家吃午餐的人,除了主人趙耀俊和主帥鄒文懷之外,還有製片部副主任何冠昌、《南國電影畫報》總編輯梁風、廣告部職員蔡永昌等.後來鄒文懷創辦了嘉禾公司,何冠昌是副總裁,梁風是經理,趙耀俊是影片沖印廠的股東兼廠長,蔡永昌是鄒文懷的外甥,管理戲院和影片發行.
  
  張徹是鄒文懷邀請進邵氏的,第一次拍電影,便被六老闆下令把影片燒燬,迎頭潑下一盤冷水.若不是鄒文懷極力維持,邵氏影城早巳沒有張徹這一號人物了.如今,張徹巳是邵氏影城的首席導演,更獲得六老闆的另眼相看.這一切,鄒文懷的刻意提攜,功不可沒.由於兩人有著那麼深厚的淵源,鄒文懷在苦惱時,也向張徹吐露心事,當然也曾要求張徹與他共同進退.
  
  鄒文懷秘密組軍,六老闆當然會從各種孔道得到情報.有一天,六老闆把張徹叫去他的辦公室,他問:「雷文要離去,你知道嗎?」張徹回荅:「知道.」六老闆又問:「如果你是我,對他是放是留?」張徹說:「放!」
  
  事後,張徹在回憶錄裏說明,當時為何會向六老闆作出這樣的建議.他是這樣寫的:對他們兩位的看法,是分手終不可免,則不必「和稀泥」把時間拖後.因為他們兩位那時都在巔峰狀態,無論智力、精力、鬥志皆然.損失對方,只是使工作辛勞一點,問題不大.若拖個幾年,巔峰狀態未必續能保持,彼此的影響都可能較大.再從整個香港電影界來說,「定於一尊」的時間巳久,出現一個對抗力量是件好事.
  
  另一方面,在鄒文懷在去留問題上躊躇不決時,張徹寫了一幅字送給他.這幅字是這樣的:「知己酒千斗,人情紙半張;世事如棋局,先下手為強.」
  
  六老闆把張徹視為心腹,關於鄒文懷的去留,張徹主張「放」;但在他送給鄒文懷的那幅字中,「先下手為強」五字赫然入目.在這事件之中,他究竟在扮演一個甚麼角色呢?真使人有著撲朔迷離的感覺.
  
  張徹在回憶錄裏述說當時的情景:「此時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情勢日漸拉緊,鄒文懷自己必須準備成立公司,邵逸夫也必須準備鄒文離開.這就如滾石下坡,必然加速度直趨攤牌.邵鄒兩人對我來說,都是曾蒙知遇,這時也同時告以心腹話,從邵還是從鄒?實在很難下決定.那時我是在左右為難中,所能採取的態度,只好守口如瓶,甚麼話聽見都不講不傳,絕對不泄漏半點他們兩位的機密.」
  
  張徹說鄒文懷去意巳決,那就無謂再拖延時日,其實這是他的違心之論.因為鄒文懷畢竟對他有恩,若是鄒文懷仍然留下來,張徹和六老闆那麼接近,不免會有點尷尬.萬一六老闆回心轉意,再度對鄒文懷推心置腹,那時張徹豈能再屈居於鄒文懷之下?所以,他在六老闆面前極力主張讓鄒文懷離去;在鄒文懷那邊,郤以「先下手為強」作為鼓勵,實行向兩邊搧風點火,促成鄒文懷非離開邵氏影城不可.世事就是如此,難怪有人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其實,鄒文懷此時的內心很是徬徨.其一,在如此形勢之下,對於自巳曾經費過不少心血,幫忙打造出來的邵氏江山,巳是無可留戀亦無法留戀,自請辭職巳是無可避免,難道還要等到六老闆發出解僱信,才灰頭灰腦的走出邵氏影城的大門嗎?
  
  其二,過去的兩位總經理周杜文和凌思聰,都是丟下一封辭職信,便瀟瀟洒洒的走出邵氏影城的大門.惟是鄒文懷就不能夠這樣做.因為經過了12年的經營,忠心耿耿的追隨者,遍佈影城各部門,而且這是個精英團隊.倘若自己一走了之,就恍如「將軍一去,大樹飄零」,那就很對不起這一群曾經合力打拼的兄弟了.所以,跳出邵氏另起爐灶,這巳是鄒文懷必然選擇的道路.一來是他咽不下這口氣,必須做些事情來讓六老闆看看;二來也要有個地方,來安置那些忠心追隨的夥伴.
  
  李翰祥也曾跳出邵氏另起爐灶,當時鄒文懷是徹頭徹尾的「保皇黨」.世事著實難料,鄒文懷實在想不到自己竟會有那麼一天,要步李翰祥的後塵.但在時機上來說,鄒文懷實在比不上李翰祥.當年李翰祥走出邵氏大門,是外面有人向他招手,而且這些向他招手的人,都是很有實力.惟是李翰祥的運氣實在不好,他的後台老闆,竟然在台灣一次空難中完全死去,那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可能那時候,鄒文懷還很年青,他那一群同撈共煲的兄弟,也是年富力強.他們就好像戲中那些清兵,胸前掛著一個「勇」字.香港影壇終於崛起了一間電影公司,名字叫做嘉禾.(未完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