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離開了香港巳多年,但對於香港的事情仍然十分關心.這可能是自己在那裏居住了幾十年,早巳把香港當作家鄉,有著一種無法解開的思鄉情結.
如今資訊傳遞快捷,人造衛星轉播的電視、傳真印刷的報紙和電腦上網的消息,都可在當日看到.因此,雖然人在千里之外,香港的事情無分鉅細,都可瞭如指掌.
在溫哥華,可以買到當日的香港報紙和雜誌,價錢當然貴了幾倍,因為是空運來的,要加上昂貴的運費.由於時差,溫哥華的時間比香港遲了一天,10月1日出版的香港報紙,運到溫哥華那天,也是10月1日.
至於雜誌,可以租來看.最吃香的,當然是《一週刊》和《東週刊》.這兩本週刊每期都出書兩本,租書店把它拆散來租,每本每天收租金加幣1元.
說到香港的報紙,近幾年來確實改變得很厲害.由於彩色印刷技術的突飛猛進,電腦排版的整齊快捷,使到報紙每一頁都七彩繽紛.不知是否為了要凸顯彩色印刷的長處,報紙上大量刊登圖片,連標題也用大字,搞得紅紅綠綠.至於文字,整頁只有4、500字,好像只是聊備一格.一份報紙在手,就好像是拿著一疊「公仔紙」.
長篇連載的小說,最早在報紙的副刊上消失.據說是現代的腳步急速,再也沒有人有閒情雅趣去逐日追讀長篇小說了.副刊中雖然還有一些專欄,但巳不再是文化人寫作的園地,只注重作者的知名度,於是,一些電影人或者電台的主持便「撈過界」,文章沒有內涵,每天只是說那裏好玩,甚麼東西好吃.
至於挖掘新聞的手段,真可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尤其是近年來記者行業中出現了所謂「狗仔隊」,專門跟蹤公眾人物,以各種手段去探聽人家的私隱,其至生安白造的圖文并茂刊登出來.再加上一些報紙雜誌大事販賣黃色資訊,很受到社會人士的非議.
巳去世的名記者陳非,原是《明報》的副總編輯,因為中學時與我同校讀書,同學又是同行,所以特別親切.我來加拿大後,仍然書信不絕.他在一封信中說:「做了一世記者,如今郤不敢對人說自己是記者.往日對人家說是記者,人家請你喝酒;如今你對人家說是記者,人家調頭就走!
陳非慶幸自己退休得很及時,不須與現在的新聞界同流合污.他還很感慨地說:「如今香港的新聞事業確實是病了,而且病得很深,可能在我有生之年,也不會見到它痊癒.」豈料一語成讖,陳非確實沒法看到香港的報紙回復當年那樣,有著濃厚的文化氣息.
1 則留言:
所以我不會走去買那些八卦雜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