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8月 31, 2008

(真人真事)  尋找他鄉的故事

  香港電視台曾經拍攝了一輯電視片集,叫做「尋找他鄉的故事」.

  由於不少華人為了理想,為了生活,或者為了其他原因,離鄉別井,遠走他方.無論是天涯海角,甚至是人跡罕見的地方,都會有華人在那裡生活.

  這輯電視片集全部是出外拍攝,外景隊特地走到世界上最冷僻的地方,找尋在當地生活的華人,拍攝他們的生活狀況,探問他們的感受.使人驚訝的是,有些地方的風俗習慣和宗教語言完全與中國不同,有些地方飽遭戰禍或者非常貧困,而這裏也只有極少數華人,甚至僅有一兩個華人.但他們竟能在這些地方生存下來,有時還能夠在異域中創造出一個春天.

  這輯電視片集也在加拿大的華文電視台播出,可能這裏的華人觀眾,自己也有著離鄉別井、遠走他鄉的感受,因此,很多人都收看這個節目.尤其是婦女觀眾,對於那些遠嫁異鄉的女人的遭遇,就特別感覺興趣.外景隊訪問那些婦女,除了極少數的幾個女人,因為不習慣異鄉生活,或者與那個異國丈夫沒有感情而覺得痛苦之外,其他大多數女人都生活得很幸福愉快,這可能是受到中國那種「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傳統觀念所影響.

  其實這種故事很多,亦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麵包店的一位售貨員愛莎,她的故事其實也可以拍進「尋找他鄉的故事」的電視片集裏,她是香港女子,郤嫁了個加拿大白人,從此離開了家人,來到溫哥華生活.
她和丈夫的邂逅頗富傳奇性.愛莎在香港出生和受教育,踏進社會便進入香港海關工作,長期駐守機場,後來昇得職位頗高.幾年前,她來溫哥華旅行,乘搭德士郤遇到車禍,救傷車把她送到醫院.如今她的丈夫,就是當時其中一位把她抬上救傷車的救護員.

  這個白人救護員郤對愛莎一見鍾情,公餘便來醫院探望愛莎,還帶來鮮花和食品.愛莎當時沒有在意,以為這只是一種禮貌.愛莎返回香港之後,便時常接到那位萍水相逢的白人寄來書信,愛莎也回信給他.以後,這個白人每逢放大假便來香港探望她.

  就是這樣的,愛莎和這個白人來往了三年,雙方感情增進,而那個白人也昇了級,成為一個地區救傷車的指揮官.這個白人向愛莎求婚,當時家人都反對,因為她要離開家人嫁到那麼遠,又要放棄一份那麼好的職業.

  愛莎幾經天人交戰,終於選擇了愛情,說服了家人,捨棄了工作,做了過埠新娘.      

  愛莎來到麵包店應徵做售貨員時,說出她在香港時做過的職位,我們覺得不大適合,因為做個賣麵包的售貨員,不需要那麼高的學識和履歷.但她說,來到加拿大,當然不可能找得到像以前那樣的工作.她去見過幾份工,都因為欠缺在當地的工作經驗而被拒,所以她下了決心要從頭做起.

  轉眼間,她在我們的麵包店巳經做了半年,不但工作勤勞,與同事相處十分融洽,顧客也很喜歡她.她能夠說流利的廣州話和英語,由於近日多了許多從台灣和中國來的新移民,她便苦學華語,如今巳能和顧客溝通了.

  愛莎的情格開朗,相熟了之後便無所不談.我好奇地問她,華人女子嫁了個白人,他們如何相處?丈夫的家人和朋友,會不會以異樣的目光看待她?她說:不會.丈夫告訴她,一直想娶個華人妻子,如今總算好夢成真了.翁姑住得很遠,她曾經跟隨丈夫去探望他們.翁姑把她介紹給親友認識,以有個華人媳婦引以為榮.至於丈夫那些還未結婚的同事和朋友,一直纏著要她介紹華裔佳麗.

  丈夫是蘇格蘭裔移民的第二代,婚禮依照男家風俗.有穿著全套民俗服裝的風笛樂隊演奏.丈夫穿著格子裙,愛莎覺得很怪相,幾乎忍不住想笑出來.她還想打開掛在丈夫裙子前面的那個皮包,看看裏面裝的是甚麼東西?

  她和丈夫談話只能說英語.愛莎說:別些事情他很聰明,但學廣州話就很笨.結婚巳一年多,他還是只能說早晨,你好嗎?我愛你這幾句話.丈夫也知道自己被叫做鬼佬,但他不知道是甚麼意思.當愛莎大發嬌嗔時,罵他衰鬼佬,死鬼佬,他還裂開嘴巴大笑.

  丈夫喜歡下廚,但他煮的東西,愛莎不敢多吃,因為太多牛油乳酪,恐怕吃多了會發胖.丈夫想吃中國菜,還請來朋友欣賞華人太太的廚蓻.愛莎在家中時,母親太愛兒女,家務全都包辦了,愛莎就只會煮個即食麵.如今臨急抱佛腳,她在唐人街買來兩本中國菜烹飪書,還打電話回香港請教媽媽,總算弄出了幾個菜式.看見丈夫和朋友吃得津津有味,她才抹去額上的汗珠.

  白人喜歡戶外活動,家裏有高床軟枕,郤要出外露營.露營時晚餐要把東西吃光,若是留下來,會惹來覓食的黑熊,因為牠們的嗅覺很敏銳.香港人的愛莎吃慣了消夜,晚上沒有東西吃,整夜眼睜睜的睡不著.

  愛莎的家住近海邊,晚飯後常與丈夫到海灘散步.我說:很浪漫呀!她說:浪漫個屁!他只顧檢拾沙灘上的垃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