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27, 2007
(掌故)洪門
來到溫哥華,在唐人街看見一幢古老建築物,樓上有個牌匾寫著《中國洪門致公黨》,不禁有點愕然.心裏在想:「怎麼會社在溫哥華竟然公開掛起招牌來?」
多年前,在中共大軍渡過長江,廣州巳經風聲鶴唳時,有個朋友打算邀我參加洪門,把我帶到他們的總部參觀.當時我是個記者,打算深入了解這個民間秘密會社的內幕.
廣州洪門的總部設立在西關寶華正中約14號,那是一間十分龐大的古老大屋,屋主是當時廣州的警備司令衛立煌,原來他就是廣州洪門的龍頭大哥.當時的局面轉變得很快,廣州轉眼換了旗幟,那位朋友以後便沒有再和我聯絡了.
由於廣州的洪門總部在寶華正中約(廣州的街道名稱,約就是巷),無論是門外門內的人,都簡稱它為14號,後來不知怎麼的郤被叫成14K.政局變化以後,許多洪門子弟逃到香港來,良莠不齊,14K竟然淪為無惡不作的黑社會組織.
由於好奇,我便去請教移民來了溫哥華多年的老作家江河兄.因為他來到溫哥華之後,每天必到唐人街喝午茶,也參加許多社團的活動,交遊廣闊,認識的人很多.江河兄果然了得,我提出這個問題,他第二天便帶我去拜訪洪門公所,會見了座鎮在公所的那位老書記,還讓我翻閱他們的歷史文件.
原來加拿大的洪門公所,早在大量華人前來加拿大建造鐵路和淘金時便巳創立,不過那時候是叫做致公堂.後來逐漸壯大,由維多利亞Victoria 至哈利法斯 Halifax 共有66個分堂,會員約2萬多人.因為當時大多數華人初來加拿大時,都是在維多利亞下船,便在當地加入致公堂,取得公所的照顧.所以,維多利亞的會員最多,順理成章便以維多利亞作為總堂.
由於當時在加拿大的華人,十之八九都是洪門會員,致公堂的聲勢盛極一時,1907年更創辦了《大漢日報》(於1992年停刊).
孫中山先生當年奔走革命,為了借助洪門的力量,1903年在夏威夷(亦稱為檀香山)加入洪門,并邀來香港《中國日報》社長馮自由來加拿大做《大漢日報》的主筆,與康有為、梁啟超的保皇黨的《日新報》展開激烈筆戰.馮自由在職期間,寫了社論二百多篇,歷時一年有餘,啟發了當地華人的革命鬥志.
孫中山先生於1991年一月開始,環遊世界演說籌款,作為黃花崗一役的軍費,總共收到海外各地捐助15萬7千餘美元,而加拿大洪門的捐款佔了總額的半數.維多利亞的致公堂還把會所押給銀行,得款1萬2千美元,全部捐出.并有多名洪門子弟乘船返回廣州,參加黃花崗起義而捐軀成為烈士.
在洪門致公堂公所內,最矚目的是近大門處有個鏡匾,鑲著黃興先生的題字.年輕的一輩可能不知道黃興是誰,他就是在廣州起義那一場革命戰役的總指揮.他當時率領革命黨人進攻廣州的兩廣總督衙門,身先士卒,由於彈盡援絕,終於功敗垂成,他也受傷而被炸去兩隻手指.黃興當時也由孫中山先生的援引,參加了洪門組織,成為幫會中的兄弟.
我翻閱致公堂圖書室的珍藏資料,在一份美國加州出版的舊報紙中,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孫中山和越南戰友》.細讀之下,才知道安葬在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墳墓中,有幾個竟然是越南的華僑.
這篇文章說:孫中山奔走革命時,曾經六赴越南.他當時到處演說,提出「驅逐韃虜、建立民國、振興中華」的主張,得到越南華僑的熱烈支持,不但踴躍捐輸,還有多人參加了革命黨.1907年7月欽州防城起義(即第5次革命);同年10月鎮南關起義(第6次革命);翌年2月欽廉上思起義(第7次革命)及同年3月河口起義(第8次革命),都是得力於越南華僑的協助和參與其事.
文章又說:孫中山在堤岸結識的生死之交中,有一位廣東人,綽號叫做「芽菜祥」.其實他原名叫做黃景興(後來改名為黃興),以販賣芽菜為業.越南人喜歡吃芽菜,幾乎每一菜式都加入芽菜在內,所以販賣芽菜不算得是小生意.他交遊廣闊,為人仗義,所以在堤岸提起「芽菜祥」的名字,郤是無人不知,而且羸得大家的敬重.孫中山每次去到越南,都居住在芽菜祥家中,還在他家裏召集同志共商革命大計.
孫中山說過:「華僑是革命之母」,這句話確實是發自衷心.當時堤岸一位挑水工人關唐,替人挑水每擔工錢只得一文錢.他聽過孫中山的演說之後,毅然把一生積蓄2千多元都捐出來作革命經費.
孫中山在越南期間,有兩位華人充當他的義務保鑣.一位是當地的華人探長關潮,滿清政府曾向越南法國政府施加壓力,要他們把孫中山驅逐出境.得到關潮的斡旋,越南總督始終不肯採取行動.另一位是在南圻的劉明志,也是廣東人,因為有他日夜貼身保護,滿清的爪牙不敢加害孫中山.
如今,洪門致公堂不但在加國正式註冊,成為華人的慈善社團.而且每兩年選舉一次理監事,領導群都是華人社團中具有名望的人.而位於溫哥華唐人街的會館,由於巳有百多年歷史,這幢建築物被政府列為文物保護.會館內存有百多年的檔案,甚至可以查到澳洲雪梨和英國倫敦的洪門致公堂的歷史和會員名冊,因為彼此同是美國舊金山五洲致公堂分支出來的.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