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1月 29, 2007

(散文)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最近讀到一位曾經見過幾次面,郤不算得很熟的朋友彭志銘寫的書.他辦了一家很小規模的出版社,叫做《次文化堂》.他隨著一個慈善團體去中國貴州走了一次,回來便寫了這本書,叫做《貴州行雜記──窮孩兒》.
  
  書中說:貴州的兒童大多數都失學,衣衫襤褸,赤著腳板,郤背負著一個比人高的粗竹籮,就好像背負著整個民族的貧窮一樣.

  難得在山區中看到一間學校,校舍就好像一堆頹垣敗瓦.慈善團體捐贈港幣一兩千元,巳經足夠這間學校全年的經費.教師的月薪只得人民幣38元,可是政府還時常拖欠不付.教師生活無著,那裏能夠安心去做教育工作?

  多倫多的一位作家蘇賡哲,也讀到這本書.他在報紙專欄上感慨地說:如果中國少買一架俄羅斯的新型戰機,或者少造一枚中子彈,貴州省的小學全年經費都有著落了.雖然有了戰機和中子彈,國家會很有面子,也很威武;但下一代缺少了教育,便沒有了將來.

  回頭來看西方社會,又是怎麼樣的情況呢?最近有三艘貨輪把四百多名偷渡者運到加拿大來,其中有47名是從7歲到16歲的少年.由於他們不能夠照顧自己的生活,便交由卑詩省的保護兒童廳照料.

  現在,這47名少年住在收容所裏,據傳媒的報導:宿舍十分整潔,有暖氣設備和淋浴.衣服鞋襪一應俱全.每日供應三餐.收容所內有一個24小時都可看病的醫療室,職員還教導他們怎樣照料自己的生活,如今他們都巳學會使用洗衣機了.

  政府特地僱用了會說福建話的翻譯人員,每個星期有一兩天帶領他們出外參觀,讓他們認識加國的社會情況.最難得的,就是依照他們的程度,派遣教師來教他們讀書.

  如今,卑詩省政府用在這批少年身上的開支,每人每個月達到加幣8200元(折合港幣約為6萬5千元).卑詩省近年來經濟情況很差,省債巳高達三百多億,忽然增加了這一大筆開支,連一些華人團體也都嘩然起來.

  有人認為:這批少年只是過客,他們能否在加拿大居留下來,大約在一年至一年半內,便可由法庭決定.在這段時間裏,為甚麼要給予他們教育?

  政府的解釋是:加拿大是個人人都可以接受免費教育的國家,直至18歲或者中學畢業,不論是本國人或者外國人,都是一視同仁.所以,這批小偷渡者正是適合這個條件,政府無權剝削他們讀書的權利.即使他們將來要被遣返原居地,但在收容期間,若是使到他們失學,這對於他們不公平.

  孔夫子教導我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想不到沒有讀過《禮運大同篇》的西方人,比我們更明白這個道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