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7月 18, 2007

a (邵氏春秋11)六老闆是個工作狂 每天24小時不夠用


 邵逸夫來了香港大約一年後,位於清水灣道的邵氏片場巳經建造完成,門前的招牌大字寫著:《邵氏影城》.
  這裏遠離市區,汽車行程約需大半個小時,而且要跨越飛鵝嶺的一段山道.沿途房屋不多,只有少許西人居住的別墅.片場就建造在連綿的幾個山頭上,如果用荒山野嶺來形容這個地方,確實很恰當.因為山頭上石多坭少,連樹木也都長不出來.據說,當時的地價每呎只值港幣1元多,如今那塊幾百萬呎的土地,巳是價值不菲,就算邵家不拿來興建片場,保留到現在,這筆財富也不知道怎樣算法.
  邵氏新片場真不愧稱為影城,當時巳有11個攝影廠,12個可以搭置各種佈景的外景場地,建築物內有配音間、沖印部、道具部、倉庫、服裝間、佈景部、試片室、美術部、交通部、守衛部、辦公大樓,真是一應俱全.此外還有招待貴賓的公寓、餐廳、健身室、演員宿舍和員工宿舍、有蓋停車場和露天停車場等.大致上分為38個部門,員工多達1600多人.規模之大,可說是亞洲之首.
  由於投下巨資拍攝的古裝片《貂蟬》和《江山美人》,叫好又賣座,邵氏再接再厲,繼續開拍其他古代美人故事的影片.《楊貴妃》、《王昭君》和《妲己》等陸續推出,都很受到歡迎,「邵氏出品,必屬佳片」的招牌便打響了.
  因為要大量開拍古裝片,邵氏又投下巨資,在附近的一個山頭上,由李翰祥設計和監工,建造了一個古代的外景場地.這項工程可不小,因為要鑿地成河,遍植桃花楊柳,還要建橋搭屋,使人置身其中,恍如走進了一個「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小鎮.這個場地雖然耗資不貸,郤是物有所值,不少場面浩大的古裝片都在這裏拍攝.外地貴賓來訪,必然會慕名來到這裏參觀和拍照留念,使到邵氏影城更加馳名遐邇.
  廣闊浩大的電影場面,如果在外景場地拍攝,往往會受到天氣的影響,燈光的處理亦不容易;若是興建一個超巨型的攝影廠,造價幾乎可以抵得上建造一幢商業大廈.何冠昌在英文報上看到一個廣告,香港機場要拍賣一個舊飛機庫.他靈機一觸,向六老闆建議把這個舊飛機庫買下來,搬到邵氏影城裏改裝做攝影廠. 
  六老闆很欣賞何冠昌這個主意,便派人參加投票.由於舊飛機庫大而無當,若是別人買下來,只能拆賣舊料,所以都出不起價錢.邵氏以很低廉的代價,便買下了這個舊飛機庫,搬運費反而比買價多幾倍.舊飛機庫經過改裝以後,便成為一個龐大的攝影廠.這個舊飛機庫,連波音747客機都可以裝得下,面積的巨大便可想而知了. 
  邵氏影城大量拍戲,當然要廣為招兵買馬.鄒文懷奔走遊說,以甘詞厚幣打動人心,本來為電懋效力的導演岳楓、陶秦和嚴俊等,都跳糟到邵氏旗下來,再加上李翰祥,當時被稱為香港影壇的4大導,全都成為邵氏的人馬了.至於明星方面,本來與電懋和邵氏都有合約的林黛、李麗華、林翠等,看見邵氏影城搞得興興旺旺,有聲有色,一片芳心巳經傾倒過來.電懋當家小生陳厚亦被挖角.加上台灣請來的性感女星張仲文和穆虹,和早期力捧的新人丁寧、丁紅、范麗和杜娟等,邵氏旗下的導演和明星陣容,巳是很可觀了.
  本來是邵氏強大對手的電懋公司,自從大老闆陸運濤在台灣空難之後,便巳無心戀戰.從新加坡派來做總經理的俞普慶,對於電影製作又是個大外行.在此消彼長的形勢下,便造成了邵氏獨霸香港影壇的局面.
  六老闆不但對於電影有著濃厚的興趣,工作的勤勞也是無人可及.他每天處理的公事可不少,還要抽出許多時間來看電影. 
  看電影本來是一種娛樂,但像六老闆那樣的看電影,那就毫無娛樂性可言了.他看的一部份影片,在電影術語來說,那只是「毛片」,就是一些雖巳拍攝了,但還未曾配音或剪接的片段.如果是內行人,看了這些片段,可以預早知道影片拍攝的效果.張徹替邵氏導演的第一部影片《蝴蝶盃》,便是六老闆看完毛片之後,下令把它燒掉了.
  看毛片不但沒有娛樂性,而且是件苦事,但六老闆樂此不疲,因為這是生意經.他看毛片,便巳知道這部影片是否賣座,還會寫下意見,那些地方要加強,那些地方要刪改.他不但自己看,還時常要製片主任鄒文懷看,看後要寫意見給他.鄒文懷日理萬機,分身不暇,便把這件苦差交給他的得力助手何冠昌.何冠昌的事務也不少,看毛片時便把我拉去一同看,意見書也由我寫.因為我是宣傳部內裏,惟一有著製片和編劇經驗的職員.
  意見書是交給何冠昌的,後果如何?我完全不知道.何冠昌當時是製片部的副主任,他曾經想把我調到製片部作為他的助手,郤被我婉言拒絕了,因為我對新聞工作的興趣比較大些.如今回頭來想,倘若當年荅應了何冠昌,我的下半生經歷便完全不同,如今也不會替《號外周報》寫這篇《邵氏春秋》了.
  除了看毛片之外,六老闆每天至少也要看幾部影片,據說最高紀錄是一天看過9部影片.一部影片至少耗時1小時,連續9個鐘頭坐在試片室裏,除了邵逸夫,確實沒有人能夠做得到.
  邵氏在新馬擁有多間戲院,除了放映自己拍攝的影片,還要買下一些獨立公司的影片和外國片來供應.這些影片便由他看過之後,決定是否購買或出價若干.因為這是生意,關係於戲院的收入,看影片和議價,邵逸夫一向都是親力親為.
  不過有些時候,六老闆也會看走了眼.有一部由意大利一間小公司拍攝的諧片,叫做《球迷奇遇記》.由於邵氏是香港最大的電影公司,那個意大利人當然是最早來毃邵氏的大門.由於六老闆對於足球運動沒有興趣,看過影片之後,便沒有了下文.後來這部影片被另一間公司以很便宜的價錢買了下來,上映時連續滿座了一個多月,使到邵氏的人,都暗地裏說六老闆走寶了.
  自己拍攝的影片和要作買賣的影片,六老闆固然要過目;就是其他公司的出品,他也要看.以邵氏公司的面子,向人家借影片來看,沒有甚麼問題.六老闆要看的影片有兩種:一種是很賣座的;另一種是賣座情況很悽慘的.前者,他要研究人家賣座的優點在那裏;至於後者,他也要知道這部影片「仆街」的原因.  
  當時中國拍了一部京劇古裝片《楊門女將》,十分賣座,而且口碑載道.邵氏便把這部影片借來,六老闆不但自己看,還下令旗下的導演、明星和重要工作人員,大家都要來看,學習人家的優點.這部影片,我竟然看了3遍.
  由於六老闆許多事情都是親力親為,每天24小時,對他來說,實在是不夠用.邵氏影城是在郊外,要進市區辦事,來回便要一個多鐘頭,若是遇到了道路塞車,更加會耗費不少時間.經常坐的那輛勞斯萊斯名貴房車,便成為他的流動辦公室.六老闆時常在車裏看文件,若有事情要交待下去,便在車裏寫字條.張徹在《回顧香港電影30年》那本書裏說:六老闆這些字條,當然是鄒文懷和何冠昌收得最多;他做編劇主任時也收過不少.寫給鄒文懷的,多數是英文;寫給他和何冠昌的是中文.六老闆的中文蠅頭小楷,寫得很不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