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武俠小說作家交往,時常會聽到他們忿懣不平的大發牢騷。
也難怪他們滿腹牢騷,這些武俠小說作家,能夠寫得出曲折離奇盪氣廻腸的情節,令到萬千讀者廢寢忘餐的去追讀.他們大都是讀過不少古今中外名著,遊覽過不少名山大川,上識天文地理,下諳世故人情,下筆流暢瀟灑。
在他們的筆下,描述到英雄烈士慷慨赴義,令人熱血沸騰,洒下同情之淚;若是寫到兒女私情,更加動人心弦,沉醉於愛河情海。可是,這些飽學之士所寫出來的武俠小說,雖然在坊間暢銷遠近,還被改編為電影與電視.惟是一直以來,卻被拒於文學門外,只被視為消閑讀物。這就 好像武俠小說中的甚麼島主洞主之類的江湖豪傑,被名門正派的少林武當視為旁門左道一樣。這種文學上的歧視,心高氣傲的古龍,感受當然更加深切。
古龍本來就是個文藝青年,不但讀過許多西洋名著,初出道時,也寫過不少優秀的文藝作 品,小說和散文都有。後來改寫武俠小說,在他的寫作歷程中,本來是更上一層樓。因為過往他所寫的文藝小說,只能夠在一個極小眾的圈子裏迴旋;而他寫的武俠小說,才能受到廣大群眾的欣賞,讀者層次也更大更廣。可是,他寫了武俠小說以後,便被文藝界中人視為淪落,甚至不屑為伍。這又怎能不使才氣縱橫的古龍氣破了肚子呢?
古龍曾經深切地想過,怎樣才能使到武俠小說在文學領域上佔一席位,讓別人不能否認它的價值?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提出了「要新,要變,要嘗試,也要吸收」的口號。他把這種主張寫成文章,投交報刊發表,希望同道中人共同砥礪,使到武俠小說大放異彩,更不讓文壇上的所謂正派人士視為旁門左道。
古龍的武俠小說寫得好,他的散文更寫得精彩.因為在他還未寫武俠小說之前,便已經寫過不知多少篇散文在報刊上登出了,這都是經過一番艱苦磨煉出來的成果。
只可惜,古龍名成利就來得太快,鈔票多了,便把往日的雄圖壯志拋擲到九宵雲外。以後,他沉迷於醇酒美人,生命又太過短促。他所提出改革武俠小說的主張,連自己也來不及去身體力行。古龍若是泉下有知,會不會有「壯志未酬」的遺憾呢?
筆者珍藏著他一篇放言高論的文章已有數十年,因為覺得他這篇散文確實寫得很好。今天且作「文抄公」,把古龍那篇主張今後武俠小說應該求新求變的好文章公諸同好。
文章的題目,就叫做「新與變」。以下是內文:
有一天,我在台灣電視公司看排戲。排戲的大多是我的朋友,他們大多是很優秀的演員。
其中有一位不但是個優秀的演員,也是個優秀的劇作者、優秀的導演,曾經執導過一部出色而不落俗套的動人影片,在很多影展中獲得采聲。
這麼的一個人,當然很有智慧,很有文字修養。他忽然對我說:「我從來沒有看過武俠小說,幾時送一套你認為最得意的作品給我,讓我看看武俠小說裏寫的究竟是些什麼?」
我笑笑,我只能笑笑,因為我懂得他的意思。
他認為武俠小說並不值得看,現在所以要看,只不過因為我是他的朋友,而且有一點好奇。
他認為武俠小說的讀者,絕不會是他那一個階層的人,絕不會是思想新穎的高級知識份子。
他嘴裏雖說要看看,其實心裏卻早已否定了武俠小說的價值。
而他根本就沒有看過武俠小說,根本就不知道武俠小說寫的究竟是什麼?
我不怪他,並非因為他是我的朋友,所以才不怪他。而是因為武俠小說確實給人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使人認為即使不看也能知道它的內容。
有這種觀念的人並不止他一個,很多人都對我說過同樣的話。說話時的態度和心理,也幾乎完全相同。
因為武俠小說的確已落入了固定的形式。
武俠小說的形式,大致可以分為幾種:
一個有志氣而「天賦異品」的少年,如何去辛苦學武,學成後如何吐氣揚眉,出人頭地。這段歷程中,當然包括了無數次神話般的巧合與奇遇,當然,也包括了一段仇恨,一段愛情,最後是報仇雪恨,有情人終成眷屬。
一個正直的俠客,如何運用他的機智和武功,破了江湖中一個為非作歹、規模龐大的惡勢力.這位俠客不但「少年英俊、文武雙全」,而且運氣特別好。有時他甚至能以「易容術」化裝成各式各樣的人,連這些人的至親好友、父母妻子都辨不出真偽。
這種寫法並不壞,其中的人物包括了英雄俠士、風塵異人、節婦烈女,也包括有梟雄惡霸、歹徒小人、蕩婦淫娃。
所以這種故事一定曲折離奇、緊張刺激,而且還很香艷。
這種形式並不壞,只可惜寫得太多了些,已成了俗套,成了公式。假如有人將故事寫得更奇秘些,就會被認為是「新」。故事的變化多些,就會被認為是在「變」,其實卻根本沒有突破這種形式。
「新」與「變」並不是這個意思。
「紅與黑」寫的是一個少年如何引誘別人妻子的心理過程;「國際機場」寫的是一個人在極度危險中如何認清自我;「小婦人」寫的是青春與歡樂;「老人與海」寫的是勇氣的價值和生命的可貴;「人鼠之間」寫的是人性的驕傲與卑賤.
這些偉大的作家們,用他們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有力的刻畫出人性,表達了他們的主題,使讀者在為他們書中的人物悲歡感動之餘,還能對這世上的人與事看得更深些、更遠些。
他們表現的方式,往往令人拍案叫絕。
這麼樣的故事,這麼樣的寫法,武俠小說一樣可以用,為甚麼偏偏沒有人寫過?
誰規定武俠小說一定要怎麼樣寫,才能算是正宗的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也和別的小說一樣,只要你能吸引讀者,使讀者被你的人物的故事所感動,你就算成功。
有一天,我遇見了一個我很喜歡的女孩子,她讀的書並不多,但卻不笨。
當她知道我是個「作家」時,她眼睛裏立刻發出了光,立刻問我:「你寫的是什麼小說?」
我說謊,卻從不願意在我喜歡的人面前說謊,因為世上絕對沒有一個人的記憶力,好得始終記得自己的謊言。我若喜歡她,就難免要時常和她相處,若時常相處,謊言就一定會被拆穿。
所以我說:「我寫的是武俠小說。」
她聽了之後,眼睛裏那種興奮而美麗的光輝立刻消失。
我甚至不敢去看她,因為我早已猜出,她會有什麼樣的表情。
過了很久,她才帶幾分歉意的告訴我:「我從來不看武俠小說。」
直到我跟她很熟了之後,我才敢問她:「為什麼不看?」
她的回答使我很意外。
她說:「我看不懂。」
武俠小說本來是最通俗的,為什麼竟會使人覺得看不懂?
我想了許久,才想通。
她看不懂的是武俠小說中那種「自成一格」的對話,那種繁複艱澀的招式名稱,也看不懂四個字一句,很有「古風」的描寫字句。
她奇怪,武俠小說為什麼不能將文字寫得簡單明白一些?為什麼不能將對話寫得生活化些、比較有人味些?
我只能解釋:「因為我們寫的是古時的事,古代的人物。」
她立刻追問:「你怎麼知道古時的人說話是什麼樣子的?你聽過他們說話嗎?」
我怔住,我不能回答。
她又說:「你們難道以為像京城和古代小說中那種對話,就是古代人說話的方式?就算是真的,你們也不必那麼樣寫呀!因為你們寫小說的最大目的,就是要人看。別人若看不懂,就不看;別人若不看,那你們寫什麼?」
她說話的技巧並不高明,卻很直接。
她說的道理也許並不完全對,但至少有些道理。
寫小說,當然是給別人看的,看的人越多越好。
武俠小說當然有人看:但武俠小說的讀者,幾乎也和武俠小說本身一樣,範圍太窄.不看武俠小說的人,比看的人多得多。
我們若要爭取更多的讀者,就要想法子要不看武俠小說的人,也來看武俠小說,想法子要他們對武俠小說的觀念改變。
所以,我們就要新,就要變.
要新、要變,就要嘗試,就要吸收。
有很多人都認為當今小說最蓬勃興旺的地方,不在歐美,而在日本。
因為日本的小說,不但能保持它自已的悠久傳統,還能吸收。
它吸收了中國的古典文字,也吸收了很多西方思想。
日本作者能將外來文字作品的精華融化貫通,創造出一種新民族風格的文字,武俠小說作者為什麼不能?
有人說:「從太史公的游俠列傳開始,中國就有了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既然也有自己悠久的傳統,若能再盡量吸收其他文學作品的精華,總有一天,我們也能將武俠小說創造出一種新的風格,獨立的風格,讓武俠小說也能在文字的領域中佔一席位,讓別人不能否認它的價值。
讓不看武俠小說的人也來看武俠小說,這就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現在,我們的力量當然不夠,但我們至少應該向這條路上走去,掙脫一切縛束往這條路上走去。
現在我們才起步,雖已遲了些,卻還不太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