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月 02, 2007

(娛樂)邵氏春秋第三、四回

(刊登在吉隆坡號外周報)

   

第三回:南洋沒戲院 英雄無用武之地

    老大一句話 造就了電影王國

話說邵仁枚和邵逸夫兩兄弟,奉了大哥邵醉翁之命,攜帶那部由薛覺先主演的有聲影片《白金龍》,和以前天一公司所拍的那些默片,由上海乘輪船到香港,然後再南下到國內人稱為「南洋」的新加坡.

他們到了新加坡之後,先在馬來半島走了一遍,了解當地的情況,然後打了一封電報到上海給邵醉翁.這封電報最重要的一段是:「這裏完全沒有戲院,我們帶來的影片,沒有地方上映.英雄無用武之地,我們是否返回老家?」

邵醉翁接到這封電報,不禁愕然起來,因為他不知道當時馬來亞還沒有戲院.既然沒有戲院,帶過去的影片便變成了一堆癈物.兩個弟弟在那裏一籌莫展,那是如何是好?是否把他們喚回來,把開闢新天地的雄圖大略一筆勾銷?這個問題就夠邵醉翁頭痛的了.

這 時候,他忽然想起了一個聽來的故事.這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間鞋廠,打算去非洲開闢新市場,派了兩個推銷員去體察當地情況.這兩個推銷員到了非洲以後,一 個推銷員拍回來的電報說:「這裏的人都是赤腳的,他們不需要鞋子,我實在沒有辦法把鞋子推銷出去.」可是,另一個推銷員打回來的電報郤是這樣說:「我們發 達了!這裏的人沒有鞋子穿.我們可以多運些鞋子來,大做他們的生意.」

無 論是甚麼事情,從不同角度去看,便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個故事啟發了邵醉翁的靈感,他覺得那個樂觀的推銷員那種看法是對的.於是,他打了個電報回覆在馬來亞 的兩個弟弟.電報是這樣說:「如果那邊沒有戲院,你們就想辦法開戲院吧.」就因為邵醉翁說了這樣的一句話,邵氏公司日後才會成為馬星的戲院王國,邵逸夫也 成為了香港的銀壇霸主.

邵 家老大不愧是律師和銀行家出身,他的腦筋靈活,目光獨到,郤非旁人所及.這裏不妨補述一段關於邵醉翁如何解決有聲影片難題的故事,說明他確實是個很有頭腦 的人.這個故事是曾經與我做過同事,又是無所不談的老友葉逸芳說出來的.他當年曾在天一公司做過宣傳工作,後來在香港長城公司和邵氏公司做編劇.

初 期的有聲電影,是用留聲機配音的.拍攝影片時,便把聲音錄在唱片上,放映時便一邊開映機,一邊開唱機.中國的第一部有聲影片,是由明星公司拍製、胡蝶主演 的《歌女紅牡丹》,便是用這種方法拍攝的.但在戲院上映時,因為映機與唱機的快慢,時常會發生誤差,於是演員的動作常與發音脫節,不是先張嘴後出聲,就是 先出聲後張嘴,效果極差,觀眾大表不滿,也影響到票房的收入.

用 唱片配音的方法失敗了之後,其他公司都一籌莫展,在聲音問題還未解決之前,不敢開拍新片.這時候,有一間照相館的老闆兼攝影師顏鶴鳴,平時喜歡玩玩機器. 他自製了一架錄音機,為了趕上有聲電影的潮流,就在照相館的天台上,搭了簡陋的佈景,自己不但身兼製片人和導演,連攝影師和錄音師都一腳踼.他請了當時很 紅的女星王人美(後來主演過《漁光曲》)做女主角,拍了中國的第二部有聲電影《春潮》.可是,這次又失敗了,因為演員們說話時,都好像嘴巴裏含著一顆甘 欖,他們究竟說些甚麼,觀眾全都聽不清楚.

《歌女紅牡丹》和《春潮》,雖有有聲電影之名,郤無有聲電影之實.接著,又有一部自稱是中國第一部片上發音的有聲電影出來了.

這 部電影的名字叫做《雨過天青》,電影公司的老闆是顧無為,在上海影壇中也是吃得開的人物.他知道日本巳經能夠拍攝片上發音的有聲電影,靈機一觸,便打算邀 請日本技師帶同機器來上海拍戲,趕著喝「片上發音」電影的頭啖湯.可是,經過接洽之後,日本人要求的代價太高.顧無為為了減輕成本,惟有「移船就墈」的把 導演和演員帶到東京去拍戲.

影 片拍好之後,確實沒有先張嘴後發聲,或者含著甘欖說話的情形出現.顧無為興高采烈的把影片帶回上海上映,以為可以大賺一筆.豈料「人算不如天算」,竟然碰 上了九一八事變」,日軍侵佔中國東三省,全國人民反日的情緒高張.《雨過天青》是在日本拍攝的,雖然演員都是中國人,但那些日本房屋,一眼就能夠看得出 來.於是,群眾在戲院門前示威,聲言要杯葛這部影片.後來就連戲院也都不敢放映了,因為有些激烈的群眾進入戲院搗亂.本來滿懷希望的顧無為,豐收頓成泡 影,確是非料所及.

連續的幾部所謂有聲電影,都是出師不利,說到真真正正在上海攝製的第一部片上發音的有聲電影,郤還是由天一公司拍攝的《歌場春色》.

天 一公司本來被六間公司聯合對付,使到邵醉翁拍好了影片也沒有戲院上映,甚至連旗下的導演和演員都被其他公司挖角,以致兵員短缺.但在這個時候,形勢巳經有 了轉變.一來是默片巳經沒有人看,而有聲電影又太過使觀眾失望,而且片源短缺.戲院是不能沒有影片放映的,因此,只要有影片可映,戲院便不理會是那間公司 的出品了.

其次,當時明星公司的老闆周劍雲,帶著最吃香的女明星胡蝶,說是去外國採購機器,一去便是幾個月,竟然是樂不思蜀.周劍雲是六合組織的盟主,如今是「蛇無頭不行」,杯葛天一公司的行動,其他公司也都意興闌珊了.於是,雄心萬丈的邵醉翁,又再重張旗鼓,開拍新影片.

此 時,因為默片巳經沒有人看了,除非不拍新片,要拍就必須拍有聲電影.邵醉翁不惜工本從歐洲請來錄音師,并租用他們帶來的錄音機器.機器的租金和錄音師的薪 金都十分昂貴,還要好酒好菜的供奉那兩個錄音師.惟是那兩個外國錄音師十分難以侍候,他們喝醉了酒就不開工,心情不好又不開工,使到拍戲工作亂成一團.

邵醉翁看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因為這兩個外國錄音師的胡鬧,不但增加了拍片成本,甚至連影片要拍到甚麼時候才能完成?也都沒有把握.他是個智多星,知道和這兩個鬼佬吵架,不是解決事情的好方法,徹底解決的辦法,就是必須由自己人來掌握錄音的技術.

怎樣才能把鬼佬的錄音技術轉移到自己人的手中呢?若是別個地方的人,可能會束手無策.但邵醉翁是寧波人,那就有辦法了.為甚麼是寧波人就有辦法,寧波人和轉移錄音技術,又有甚關係呢?由於篇幅關係,只好在下一期才告訴大家了.

 第四回:向洋人偷師 進入有聲片時代

  不聽大哥話 老二錯過好機會

前面說到天一公司開拍有聲電影《歌場春色》,因為從歐洲請來的錄音師,態度飛揚拔扈,妨礙了拍攝工作.邵醉翁認為如此下去,不是長久之計,便想辦法要把錄音技術轉移過來.他的意念是:機器是人造出來的,外國人會用,中國人當然也會用.

別 人可能不會轉這種念頭,惟是邵醉翁是寧波人,「偷師」郤是寧波人的拿手好戲.寧波當時是鄉村地方,青少年在鄉下沒有甚麼出路,便都來到上海找尋工作.為了 要學得一技之長,當然先要拜師習藝.其實,那時候師傅招收學徒,只是當作傭人使喚,很少真真正正教導技藝,越是名師就越沒有工夫教徒弟.學徒如果想學技 藝,惟一的方法就是「偷師」.所謂偷師,就是師傅工作時在旁邊偷看,暗地裏把竅門記在心裏.

天 一公司有一個攝影師助手,叫做小蘇州吳蔚雲,聰明靈活又喜歡研究機器.邵醉翁很賞識這個年青人,便把偷師的任務交給他.從這時候開始,小吳便不做攝影師助 手,扮作僕人,專門服侍那兩個歐洲錄音師.小吳因有任務在身,對那兩個鬼佬的態度必恭必敬,把他們服侍得舒舒服服.他又佯作資質呆純,捧食物進去或者打掃 錄音室時,對於那些錄音機完全不瞧一眼,嬴得那兩個鬼佬的信任.

其實,那兩個鬼佬在做錄音工作時,所有的操作程序,小吳都早巳看在眼裏.他也配備了錄音室的鎖匙,趁著鬼佬不在的時候,他便開門進去,試把錄音機開動,果然是得心應手.

在《歌場春色》拍完了之後,邵醉翁便把那兩個鬼佬辭退,再向法國洋行買來了錄音機.到了薛覺先夫婦拍攝《白金龍》時,錄音師便是偷師成功的小吳.而中國的電影,也在這時候正式進入有聲影片的時代了.

再回說到邵醉翁派遣二弟邵村人前往香港,三弟邵仁枚和六弟邵逸夫去馬星打天下.由於這位邵家老大在上海,曾經因為沒有自己的戲院,而飽受人家圍困的痛苦.因此,他囑咐這幾位弟弟,如果在新環境有所發展,便要儘量買地建造戲院,以免再受制於人.

邵 大哥的這番說話,三弟邵仁枚和六弟邵逸夫都奉為金科玉律,當他們在馬星賺到了錢之後,便大事買入地皮,建造戲院和開設遊樂場.因為遊樂場佔地較大,裏面亦 包括有戲院.邵家兄弟除了開設戲院和遊樂場之外,還把附近的地皮買下來.這些地方本來很冷僻,地價很便宜.因為有了戲院和遊樂場,這裏便興旺起來,人流增 加,地價就跟著上漲.沒有多少年工夫,邵家兄弟不但成為馬星的戲院大王,而且也成為地產大王.他們就是遵從大哥這一句話,便受用無窮,真是富貴迫人來.

可 是,前往香港發展的邵家老二邵村人,對於大哥的殷勤叮囑,郤是不甚在意.他在香港賺到了大錢之後,郤沒有大買地皮建造戲院.此時香港巳有幾十間戲院,他只 買下了一間面積不大的油麻地戲院,作為放映邵氏影片的基地.到了後來,才在九龍彌敦道建造了一幢七層高的邵氏大廈,附帶在旁邊開了一間可以放映西片的新華 戲院.在香港的富豪行列中,他只能算是小康局面而巳.

在中國政權易手之後,不少人從大陸洶湧而來,香港的人口突然增加了好幾倍.由於地小人多,香港的地價當然急劇上昇.倘若邵村人當年遵從大哥邵醉翁的叮囑,把賺來的錢都買了地皮,邵家老二早就成為香港的地產大王了.那時候,香港的首富李嘉誠還不知道在那裏呢?

邵醉翁確有先見之明,老二邵村人竟然忽略了大哥的叮囑,以致錯失大好機會,真是可惜!但有一個人,雖然他不是邵家兄弟,也沒有由邵醉翁傳授錦囊妙計,由於他也悟出了同樣的道理,即使在時間上遲了將近二十年,後來也變成了億萬富翁.若是計算起身家來,邵村人反而及不上他了.

這 個人也是上海人,叫做邱德根.他在上海時,只是一個銀行的小職員.上海解放以後,夫妻兩人來到香港,由於人生路不熟,甚至連言語都不通,也就一籌莫展.因 為帶來的錢不多,恐怕坐食山崩,邱德根夫婦便在九龍郊區的荃灣租屋居住下來,因為市區裏的房租太貴,鄉村的屋租比較便宜.

邱 德根無所是事,便在荃灣到處蹓躂,看看鄉村風景.就在看風景的時候,他竟然看出了一條生財之道來.荃灣是鄉村地方,這裏的鄉民除了每逢時節,搭棚做神功戲 之外,便沒有甚麼娛樂活動,如果想看一場電影,就要長途跋涉的跑到市區裏去.這樣做不但要費許多時間,還要花上不少車錢.

邱德根來自繁華都市,腦筋十分靈活,他突然靈機一觸,如果在這種鄉村地方開一間電影院,向鄉民長期提供娛樂享受,這種生意一定大有可為.

荃灣沒有戲院,就好像邵家兄弟初次踏足於馬星時候一樣,那邊也沒有戲院.不過,當初邵氏兄弟到馬星打天下,手上還握有影片和放映機這一類的生財工具;而邱德根此時郤是甚麼都沒有,手頭上的資金亦有限,想在荃灣建造一間戲院,真是談何容易!

可是,這個上海佬郤是雄心萬丈,幹勁十足.以前聽過老人家說:無論做甚麼事業,都是「萬丈高樓從地起」,有錢有有錢的做法,沒有錢也有沒有錢的做法.邱德根沒有錢,便只好用沒有錢的方法去做.

他利用僅有的資金,買來了一部殘破的放映機,又在荃灣租下一塊空地,用布帳圍起來,這便成為了一間簡陋的電影院.這間露天的電影院,白天不能放映,下雨也不能做生意,鄉民要看電影,也要老天爺賞臉.

邱德根的所料果然不差,附近鄉民因為沒有甚麼娛樂活動,如今竟然可以有電影可看,便都來趁熱鬧,電影院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沒有多久便賺到了一些錢.  

邱德根是個有大志向的人,沒有因為荃灣那間露天電影院賺了錢便躊躇滿志,他要繼續進軍,拓闊天地.便在距離市區更遠的屯門和洪水橋等鄉村地方,照辦煮碗的連續開辦了幾間露天電影院.

開電影院最重要的事,便是要有影片源源供應.因為觀眾都是附近的鄉民,看戲的人都是熟口熟面,所以一套影片的映期不能太過長久,必須幾天便要換上一套新片,否則便會影響票房收入.因此,邱德根開了露天電影院之後,便一直為了影片的來源而傷透腦筋.

影片存貨最多的當然是邵氏公司,因為邵氏除了自己拍片之外,還買下不少小型電影公司製作的影片.邱德根向邵氏公司租賃影片,最初是十分順利,因為管理影片發行業務的王新甫,也是上海人.邱德根和王新甫談公事,彼此都是說上海話,那就份外覺得親切.

可 是,過了不久,電影院的職員來向邱德根報告,他們去到邵氏公司郤拿不到影片.若是拿不到影片,幾間露天電影院,豈不是都要關門大吉?這件事非同小可,邱德 根立即打電話去問王新甫,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相信讀者也想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由於篇幅關係,只好等到下期,才能告訴大家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