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1月 01, 2011

(緬懷故人)難得糊塗話高陽 

   認識高陽,是由武俠小說家諸葛青雲介紹的.那時候,高陽和諸葛青雲時常走在一起,好像「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總之,每次去到台北,見到諸葛青雲,就必然見到高陽.


  也許是緣份罷,我在香港,高陽在台北,大海阻隔不了我們深摯的友情.我和諸葛青雲情同手足,很快的也和高陽成為很談得來的摯友.


不是我「老鼠掉在天平」自稱自讚,高陽是個著名作家,別人都想結識他,他認識的人當然也不少.可是,能夠和高陽成為「很談得來」的朋友,那就很不容易了.一來是他說話時聲音低沉,語音就好像迴旋在喉嚨裏;再加上他那口帶著濃厚杭州口音的普通話,要很用心聽,才能聽得清楚他說的是甚麼.另一方面,他有興趣談論的話題很狹窄,不是談詩就是論文,有時也會評論時事.如果對方所說的話題,高陽不感興趣時,他便不發一言,只顧低頭喝酒.


  我能夠算得是高陽很談得來的朋友,那是有事實証明的.有一段時候,我時常去台北.住進酒店之後,第一件事便是打個電話給諸葛青雲,說是我來了.很快的,諸葛青雲便會來到酒店找我.後面跟著的一個人,不用猜,那必然是高陽.


  每次在我逗留台北的這幾天裏,除非有事情要去辦理,否則我們必然聚在一起,每天兩頓也在一起吃,有時他們就在我的房間裏寫稿.晚飯過後,還去喝老人茶,談天說地,直到深夜才盡興而散.若不是「很談得來」,一天到晚怎樣過?


  每次去台北,我都會帶些小禮物給他們.高陽喜歡喝酒,那很容易辦,在機場免稅店買兩瓶特大號XO就可以了,但不要忘記在香港中環的福和煙店買一盒雪茄.高陽喜歡吸的雪茄,也只有福和煙店才有得賣,因為那種雪茄煙是古巴的進口貨,每兩枝紏纏在一起,拆開來就好像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蛇.看見高陽把那條小蛇啣在嘴巴裏,真是很有趣.


  至於帶給諸葛青雲的禮物,不值幾個錢,郤是麻煩透頂.諸葛青雲是眾所公認的美食專家,他要的只是浙江出產的甜醋.浙江甜醋天下聞名,售價郤很便宜,一瓶只賣港幣三元,麻煩的郤是那時候台灣禁止大陸產品進口.我先要準備一個本來裝載食油的塑膠桶,把買來的幾瓶浙江甜醋倒進去.因為恐怕倒瀉,不敢放在皮箱裏寄存於行李艙內,就只好提著那個塑膠桶上機下機。


  試過有一次,台北機場海關檢查我的行李,關員打開那個塑膠桶蓋,頓時酸氣沖天.可能那個關員也嗅得出桶內是浙江甜醋,由於塑膠桶上沒有大陸產品的標籤,他也沒法把這桶甜醋沒收,郤是笑容很詭異的對我說:「味道很不錯!」便放行了.


 諸葛青雲拿到了我帶來的浙江甜醋,自然是十分歡喜,但他也不輕鬆.他把這桶甜醋重新泡製,加上一些材料,然後分成若干小瓶,一家一家的去分送給好此道者的朋友.這時候,我才恍然大悟,明白「物輕情義重」這句話是甚麼意思了.


  也試過一次,我打電話給諸葛青雲,說過兩天便來台北.諸葛青雲說,高陽很想吃大閘蟹,問我有沒有辦法弄幾隻來?我是廣東人,對於大閘蟹不是那麼欣賞.高陽是杭州人,家鄉距離盛產大閘蟹的江蘇洋澄湖很近,而且有那麼一句話:「蘇浙不分家」.高陽想吃家鄉特產,可能是療治鄉思重於口腹之慾,這種心情我是理解的.  


  大閘蟹上市季節,天氣不算冷,我郤特地穿上一件長大衣,每邊口袋各放著四隻大閘蟹.幸好在台北機場過海關時沒有被搜身,但我巳驚得一身冷汗.


  高陽喜歡喝酒,我每次帶兩瓶特大號XO給他,吃午飯時他便開一瓶.諸葛青雲是大胖子,恐怕血壓高,不敢喝酒.我的酒量很稀鬆平常,只能裝模作樣的舉杯奉陪.高陽是慢慢的喝,一邊喝一邊談天,這一頓午飯下來,那瓶特大號的XO都跑進他的肚子去了.到了晚飯,他又喝一瓶,兩瓶XO就是這樣輕輕鬆鬆的報銷了.他還如釋重負似的說:「喝完了也好,省得那麼麻煩要提著回家.」


  我看見過古龍喝酒,他只須把頭一仰,大半杯酒便巳倒進肚子裏去.人家說他喝酒是「沒喉嚨」,因為他喝酒時,那些酒就好像沒有經過喉嚨似的.高陽喝酒是淺斟低酌,他說古龍不是喝酒,只是糟蹋酒,所以他從來不和古龍一起喝酒.


  高陽姓許,原名是儒鴻,又名雁冰.但這兩個名字,高陽都很少用,甚至連許多好朋友都不知道他有這兩個名字.他常用的名字是晏駢,平時他把自己的詩詞題字給朋友,署名都用許晏駢.


  由於高陽喜歡喝酒,最初我還以為他的筆名是來自「高陽酒徒」這句話,後來才知道自己擺了烏龍.我國自古以來,每一個姓氏都有一個堂號,例如姓陳的是潁川,姓黃的是江夏,姓李的是隴西.許氏的堂號是高陽他的筆名就是由此而來,郤不是因為自己是酒徒而把筆名改為高陽.


  最初認識高陽時,曾好奇地向他問過一些有趣的問題.我問他在甚麼時候開始寫小說?他說那時是三十九歲.這句話對我有很大的鼓勵作用,因為我一向在報紙和雜誌當編輯,只替別人改文章,自己郤很少寫作,逐漸便有了一種「眼高手低」的職業病.別人文章裏的毛病,一眼就能夠挑剔出來;可是,到了自己寫作時,就完全沒有信心,所謂「見人挑擔不吃力,自己挑過就知道.」很多次想丟開編輯工作,改為專業寫作,就是缺乏信心,又恐怕為時巳晚.後來聽見高陽說他到了三十九歲才開始寫作生涯,再看到他在文壇的成就,「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自己也就開始有信心走上寫作的道路了.


  後來才知道這次又擺了一次烏龍,高陽以為我問他甚麼時候開始寫歷史小說,所以回荅是三十九歲.其實,在他寫歷史小說之前,早巳筆耕了十年,不過那時是寫雜文和愛情小說.


  我再問他是不是一開始便進入文化界?他搖頭說:「以前我是空軍!」我又問他最喜歡玩意是甚麼?他很認真的回荅:「開跑車!」看見他戴著一副沒有一千度也有九百度的近視眼鏡,竟然自稱是空軍出身,我真懷疑自己的聽覺是否有了問題.


  後來才知道高陽真的是穿過空軍的制服,不過,不是駕駛飛機翱翔萬里的機師,而是在空軍部當秘書.他確實很喜歡駕駛汽車,尤其是想駕駛高速度的跑車,可惜他那雙眼睛不爭氣.有一次,我和諸葛青雲通電話.諸葛青雲說:「高陽買了私家汽車,下次你來台北,可以由高陽駕車來機場接你,不用坐的士(計程車)了.」


  過了一段時期,我有事去台北,便打電話給諸葛青雲,請他通知高陽駕駛他的新車來機場接我.諸葛青雲郤說:「你還是坐的士罷,高陽的汽車撞壞了,幸好人是沒有事.」


  高陽確實很喜歡新鮮的事物.有一次,他極力邀請我到他家裏去看看,但又不肯說是為了甚麼事.高陽的府上我去過,他是獨自一個人居住,傢俱很簡單,屋內堆滿報紙書籍,一片凌亂.這個家,連他自己也不感興趣,所以每天起來便往外面跑,一日三頓都在外邊吃,連寫稿都在報館裏.而這時候,他竟然那麼殷勤的邀請我到他府上去,我覺得奇怪,暗地裏問諸葛青雲,究竟高陽的悶葫蘆裏賣的是甚麼葯?諸葛青雲低聲說:「高陽要獻寶!」


  到了高陽家裏,仍然是一片凌亂,情況沒有甚麼特別.但當他帶我走進一個房間時,郤使我眼前一亮.因為這個房間十分整潔,竟然沒有滿地報紙書籍,只有一桌一椅,桌上有一具龐然大物,赫然是一架電腦.


  那時候,電腦還算得是新興產品,不但體積巨大,而且售價高昂,不是一般人能夠買得起;即使買得起,也要騰出一大塊地方來放置它,台北也像香港一樣,是個寸金尺土的地方,要騰出一個房間來放置一具電腦,那就不是一般家庭能夠做得到的了.高陽的住所有一千多呎,有幾個房間,只是他一個人居住,電腦佔用了一個房間,當然不成問題.


  高陽很開心地指著那具電腦說:「有了這個東西,以後我便不需要用筆寫稿了.」難怪諸葛青雲剛才對我說:「高陽要獻寶.」原來就是那麼一回事.


 高陽獻寶之後,當然還要獻技.他坐在電腦面前,便想打字給我看.可是,弄了好一會兒,電腦偏要鬧蹩扭,螢光幕上沒有文字出現.他自言自語地說:「還沒有弄得很熟,熟能生巧,熟了就好.」諸葛青雲替他找下台階,說道:「你慢慢弄,我們在客廳坐一會兒.」


 在客廳裏,我問諸葛青雲:「高陽買那副東西,花了多少錢?」諸葛青雲說了一個台幣的數目,我算了算,不自覺地吐了一下舌頭,因為折合港幣大約四萬多元.那時候,台灣的生活還很樸素,物價低廉,港幣四萬多元,至少是一般人的半年收入了.


  我們在客廳裏坐了半天,高陽終於出來交卷了.他把一張打了幾十個字的字條交給我,還在上面鄭重地蓋上印章.這是一份委托書,聲明由我替他處理全部著作的海外版權.


  過了一段時候,我去到台北,高陽在我的房間裏伏案寫稿.我暗地裏問諸葛青雲:「怎麼啦?高陽不是說過以後要用電腦寫稿嗎?」諸葛青雲說:「那只是玩具,像小孩子一樣,玩厭便丟開了!」


  高陽寫的是歷史小說,很多人都會以為他在寫作時,身邊一定是堆滿了歷史書籍,一邊寫一邊翻書,最初我也是這樣想.但他時常在我的酒店房間裏寫稿,別說身邊沒有一本書,甚至連一張備忘的紙條都沒有.他就是伏案奮筆疾書,因為歷史的情節,全都在他的肚子裏.


  高陽在我的房間裏寫稿,我們就在他旁邊談天,有時聲音還很大,高陽全不介意,因為不會影響他的文思.高陽一筆在手,便即魂遊天外,似乎不知道旁邊還有別人.他寫稿時,從不攢眉抓腦,而是好像很享受這種寫作的樂趣.他寫作的速度不算快,但也不算慢.寫稿的字是行書加上草書,有著書法的底子.最使我感覺驚訝的,就是他連續寫了幾張原稿紙,都沒有改動一個字,就好像是腹中早有成稿,如今只是默寫出來而巳.


 高陽每有新詩,第一個便拿來給諸葛青雲看.諸葛青雲郤不客氣,掏出原子筆來便大改特改,高陽這時候就好像自己的兒子被宰殺一樣,高聲抗議.有時他們為了一個字,或者押一個韻,爭吵得面紅耳赤,旁人還以為他倆要打架了.每次爭吵,到了最後關頭,高陽也會作有限度的讓步,他說:「改這個字,我依你;這句我要保留.」於是一場風波便告平息.


 看起來,高陽的性格好像很固執,也喜歡爭辯,但不是蠻不講理.有一次,我去到台北,恰巧那時台灣被逼退出聯合國,整個寶島就好像籠罩著一片愁雲慘霧.吃晚飯時,大夥兒便以此事作為話題.高陽和諸葛青雲也感染了那種悲觀的氣氛,我郤另有一番看法.


 我說:「退出聯合國也不見得是甚麼了不得的大事,台灣在聯合國那麼多年,除了浪得虛名之外,究竟得過些甚麼好處?退出聯合國,台灣也不會從此便在地球上消失.台灣人民正好趁著這個機會,看清楚國際之間的勢利,全民化悲憤為力量,自力更新.只要自己屹立和強大,就自然被人看得起,這就比較在聯合國中尸位素餐有意思得多.」


 第二天吃午飯時,高陽遞過來一張中華日報,說這天的社論是他寫的.我接過來看,這篇長篇大論的社論,竟然有大部份意思,是我昨晚的放言高論.高陽說:「還是你們在外面看得清楚些.」


 那時候,台灣還未開放人民出外旅遊,所以高陽會這樣說.由此可見,他不是個很頑固的人,如果有能說得服他的道理,他也會擇善而從的.


 又有一次,我看完了高陽的一本新書「恩怨江湖」,十分生氣.見到了高陽之後,便大興問罪之師.我說:「你這本書的情節,在以前的幾本書中都巳經寫過了,而你只是回鍋炒一炒.你知道嗎?你的讀者對於你的書都是每本必讀的,當他們發覺你把隔夜菜拿來給他們吃,他們是多麼失望!」


 這時候,高陽就好像小孩子被大人捉著了錯處一樣,滿臉通紅嚅囁地說:「你說的對,以後我再不會這樣了.」


 在高陽寫的小說中,談人情,道世故,頭頭是道,尤其是他那本傳誦一時的「胡雪巖」,據說有些去中國大陸做生意的人,把它當作處世營商的經典.有人說:「書中主人翁往往是作者的影子。」如果你也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有時,我會定睛的看著高陽,心中郤懷疑像他那樣大小事情全都弄得一塌糊塗的人,怎麼能夠寫出那麼完美的小說來?


 說起高陽的胡塗事,真是多籮籮,談之不盡.


 有一次,我和幾位新加坡朋友去到台北.這些新加坡朋友平時喝慣了咖啡,尤其是飯後,如果沒有咖啡喝,連談話也提不起勁來.可是,這間酒店所供應的咖啡,郤不合他們的口味.


 高陽對待朋友十分熱情,他特地跑去買了一包上等的巴西咖啡粉,又在百貨公司買來一套玻璃的咖啡蒸餾器.回到酒店,他高聲叫道:「你們聊天罷,我煮咖啡給你們喝.」


 我們聊了半天,郤還沒有咖啡喝,反而嗅到一陣陣的焦味,便走過去看高陽怎樣煮咖啡.豈料不看猶可,看見便嚇了一跳.原來他把蒸餾器上下顛倒了,載咖啡粉的瓶子拿來載水,而把咖啡粉放在載水的瓶子裏,這麼一來,幾乎把瓶子燒破了.


 高陽哭喪著臉的說:「我是依著說明書來弄的,這張說明書一定是寫錯了.」我們拿起說明書來看,說明書裏有中文,而且寫的沒有錯,郤是我們這位大作家看錯了.真想不到高陽讀透了多少古今書藉,郤看不明白這張咖啡蒸餾器的說明書.


 又有一次,我們要出去吃晚飯.高陽說他有一位老朋友的飯店就在附近,菜式很好.於是由他帶路,我們安步當車的走進了那間飯店。坐下之後,高陽便吩咐招呼我們的侍者,請他們的陳老闆出來.不料那個侍者說:「我們的老闆不是姓陳的.」高陽說:「你一定是新來的,連老闆姓甚麼都不知道,請你們的經理出來吧.」飯店的經理就在旁邊,他認得高陽,連忙說道:「高陽先生,有甚麼事情請吩咐.不過,我們的老闆確實不是姓陳的.」


 諸葛青雲最喜歡和高陽抬槓,他說:「我們點菜罷,只要菜好吃,管他們的老闆姓甚麼呢!」吃飯時,高陽還是神魂不屬似的喃喃自語:「生意那麼好,老陳為甚麼要把飯店頂讓給別人呢?」


 吃完飯,我們仍然安步當車的走回去.經過幾間店鋪,有人高聲叫喊高陽先生.我們回過頭來看,叫他的人就站在另一間飯店門前.高陽問道:「老陳,你怎麼會在這裏?」那人說道:「我當然在這裏,這裏是我的店呀.」聽到那個人這麼說,我們大家笑到直不起腰來,恍然大悟,剛才高陽帶著我們進錯了別家飯店.


 照這麼說,高陽豈不是個大胡塗蛋?倘若他是個胡塗蛋,又怎能寫得出那麼多本動人的小說呢?其實,高陽的聰明與悟性,確非別人所及.我且舉出一個例子:


 與我同來的那位新加坡朋友,很喜歡請人替他算命.當地朋友介紹了一位高人,是個陸軍退休上校,據說研究命理巳有三十多年,功力深厚.他來酒店替那位新加坡朋友算命,幾天後交來一張命紙,還親自加以解釋.高陽拿起那張命紙來看,也在旁邊聽那個退休上校解說.可是,他臉上郤是一副不以為然的神色.


  大約過了半年光景,我和那位新加坡朋友再到台北,高陽竟然也交出一張命紙.我平日也稍涉掌相命理,看過高陽的那張命紙,覺得他的批註,比起那位退休上校來,確實是高明得多了.


 我對諸葛青雲說:「原來高陽在這方面也有研究,真是真人不露相!」諸葛青雲說:「他那裏有甚麼研究!上次你們走了之後,他才找這一類書來看.」乖乖不得了,他的半年工夫竟然超過人家三十多年的功力,由此可見高陽確是絕頂聰明.而他在這半年裏學會了命理,工夫也沒有白癈,後來他在「紅樓夢斷」中,寫到「虎兔之年大夢歸」,他急驚風似學來的命理,正好大派用場.


 有人說:「天才與白痴,僅差一線.」看來高陽是絕頂聰明,但也是個糊塗蛋.發現地心吸力的大科學家牛頓,也鬧過「大貓走大洞,小貓走小洞」的笑話.大抵天才都是太過專注於某種事物,反而是一般人都懂得處理的事情,他們郤是弄得一塌糊塗.


 十多年來,高陽一直過著獨身一般的生活.由於他的太太不能忍受他那種名士派作風和每天都債主臨門的生活,不但離開了他,還把他最疼愛的女兒帶走.高陽是個最不懂得料理自己生活的人,這麼多年來郤要自己照顧自己,真是苦不堪言.


 高陽的頭腦也很古舊.有一個時候,他僱用了一位女大學生,每天來到他家裏替他整理文稿.他把門匙交給那個女孩子,而自己在那個女孩子來「上班」之前,便先出門迴避,一直等到那個女孩子「下班」以後才回家.諸葛青雲看不過眼,罵他的頭腦迂腐.高陽郤解辯說:「孤男寡女,同處一室;瓜田李下,惹來閒話就不好了.」諸葛青雲說:「你別忘記,她的祖父還比你年輕一些呢!」這件事,高陽就很固執,任由諸葛青雲怎麼說,他仍然是白天不肯回家.


 後來,他僱用了一位管家,據說是一位空軍軍官的遺孀,叫做黃太太.之後,每次我到台北來,高陽都必定請我回家去吃飯,因為那位黃太太燒得一手很好的小菜.有了這位黃太太的照料,高陽的衣著光鮮了,也改變了每天三頓在外面吃食肆的習慣,從此也留在家裏寫稿,因為家中巳經收拾得一塵不染.


 黃太太對高陽的照顧,可說是無微不至,高陽也著實享了幾年清福.原來黃太太也是高陽的忠實讀者,高陽的作品她全都看過.從黃太太的眼神中可以看得出來,她與高陽的關係,不只是僱主與管家那麼簡單,而是她對高陽崇拜到不得了.可能她覺得能夠照顧高陽,是一種很光榮的任務.


 高陽的臉長,耳朵長,法令(鼻旁兩側的紋)也長,依照相法來說,他該是長壽之相.有一晚,我們四個人去喝老人茶,高陽、我、作家杜寧和黃太太,不知怎麼的竟然談起相法來.我們都說高陽是個長壽相,逗得他很開心.    


 杜寧有個綽號叫做「烏鴉嘴」,時常把好事說成壞事.他說:「長壽不一定是幸福,到了那時候,高陽想找我杜寧去吃老酒,拿起電話來,才想到杜寧巳經死了;去到香港,想找燕青,燕青也死了;回到家裏,孤清清的,因為黃太太也死了.到那時候,只剩下一個高陽,人生還有甚麼樂趣?」


 杜寧這麼一說,高陽竟然相信起來,好像巳經看到將來只剩下他獨自一個人的情景,不禁流下淚來.真是想不到,高陽雖然長了一個長壽相,郤是先我們而去.


  高陽去世大約半年後,女作家蔣芸問我:「你認識高陽的管家黃太太嗎?」我點頭回荅:「不只認識,而且很熟.」蔣芸嘆了一口氣說:「她死了,而且死得很慘,是上吊.」我愕然起來:「怎麼會這樣?」蔣芸說:「她想念高陽.高陽死了,她的心也死了.」


高陽是在一九九二年六月去世的,日子過得真是很快,在我寫這篇稿時,他巳去世十五年了.和他在台北喝老人茶,天南地北的聊天,恍如昨日的事.


在網上看到消息,高陽的歷史小說,最近在中國內地大量出版.今年初,由大陸三聯書局從台灣聯經出版社(台灣聯合報屬下機構)取得版權,推出了高陽的廿六種作品.最近,又由大陸華夏出版社從台灣皇冠出版社取得版權,推出一套包含九種十四部的高陽作品.這兩間在大陸排行於榜首的出版社,投下那麼巨大的人力與財力,去出版一位台灣作家的書,完全是看中了高陽的作品,在中國內地有著廣大的讀者群眾.


其實,高陽的歷史小說,在中國內地早就受到歡迎.在開放改革初期,他的作品巳被大陸的書商大量翻印.有一次,我在深圳的書城看見高陽的書,是內地出版印簡體字的,紙張和排版都很粗糙.我買了幾套,帶到台北給高陽看.他立即打電話向出版社查詢,是否曾經把版權賣給內地的出版社?出版社說沒有這回事,那些書是內地書商盜版翻印的.高陽沒有生氣,只說希望那些盜印者把書印得像樣些.


高陽可算得是著作等身,一生著作有九十餘部,約一百零五冊.他生前曾希望把自己的作品結集成為一套全書.據說在高陽去世後,幾位出版社的負責人曾經坐下來談,打算完成高陽的畢生心願.不知是甚麼緣故,這個全集至今仍未面世.


如今,中國內地的出版事業巳大有進步,不但開始重視知識版權,出書的質量亦很講究.高陽的作品如今由國內具有規模的出版社出書,銷路一定更廣,讀者也會更多,我亦替在九泉之下的老友高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