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7月 23, 2011
(旅遊) 溫哥華唐人街的綠耳朵
這個時候來溫哥華旅遊,是最理想的季節.近來很少下雨,雖然烈日當空,因為有涼風吹來,人們還須上一件夾衣.楓葉開始紅了,就算是駕車在公路上行走,亦好像進入了童話世界一樣.如果在市區的路邊咖啡室稍坐,看著來往的行人,都是不緩不急的腳步,便會有著「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優悠感覺.
唐人街是外來遊客的地標,和西方城鎮有著不同的情調.近幾年來,華人社區大力推動本地人說英語,確實有了進步.遊客來到唐人街,無論是購物或者進入食肆享受中國式美食,便不愁言語不通.事實上,溫哥華唐人街亦很依賴遊客來光顧,可以增加他們的收益.
由於我不是遊客,有一種在唐人街的特有設施,郤沒有注意到.有一天,我發現這裏的路燈柱上,釘著一個小箱子,箱上畫著一隻綠色的耳朵.我問朋友,這是甚麼東西?朋友笑著說,這種東西叫做「綠耳朵」,巳經在唐人街安裝好幾年了.
朋友繼續加以解釋,這種語音信息服務的設施,是特地為遊客提供的,它叫做「低語」(Murmur).綠耳朵上寫著一個電話號碼和一個密碼,遊客可以用手提電話撥打這個電話號碼,并根據提示輸入密碼,就可以聽到有人在說故事.
這個語言檔案項目,一共蒐集了28個關於唐人街的故事.講述故事者,最年輕的是22歲,最年長則是一位92歲的老人.他們會講述唐人街的創立和變遷經過;千禧門牌樓的設計師講述東方的建築風格.
故事發生的地點,就在綠耳朵所在的地方.遊客可以一面聽著講述,一面觀看自己身邊的環境,便會有著很強的方位感.而且,這種服務是不收費用的,只須付出你自己的手機電話費而巳.
創辦人Shawn Micallef最早在多倫多推出這種綠耳朵服務,然後發展到溫哥華的唐人街來.他在接受傳媒訪問時說:「當你走過一個城市,這些建築物很難讓你產生真正感情上的聯繫.但一旦你聽了這些故事,你對於這些街道、這些建築就不再陌生了.而生活在這個城市的居民,聽了這個故事,也會對社區產生更深的感情.」
這個綠耳朵推出的時候,本來有1/4的唐人街故事,是用廣東話講述的.後來翻譯為英語,但仍保留廣東話作為背景聲音,讓聽故事者能夠感受到講故事者的語氣.
我沒有注意到這種設施,那不算是我的過失.加拿大人做事的作風就是這麼樣,只做好了設施,郤欠缺推廣和宣傳.據說是因為經費不足,所以整個唐人街,就只有14隻綠耳朵.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