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9月 18, 2010
(時事) 招商團良莠不齊
近年來,中國以招商引資為名的代表團,絡繹不絕的出國訪問.有中央級的,也有省市級的,甚至還有縣鎮級的.路程近的是前往星馬泰和紐澳,路程遠的便往歐洲和美洲.
招商團的成員都是官員,大都是由省長、市長帶隊,廳長、縣長、局長一大幫,陣容浩浩蕩蕩,旅費出自公帑.也就是說,他們花的都是人民的血汗錢.
如果這些招商團真的是出外招商,或者讓領導人開開眼界,觀察和吸收人家的長處,回去之後可以作為施政的參考,花了這筆公帑,也還算是值得.可是,這些招商團郤是良莠不齊,有些人郤是花費人民的血汗錢,用作私人旅遊享受,這種行為便叫做以權謀私.
前幾年,有一個縣市的招商團來到溫哥華,臨走欠下了旅行社6000元加幣的接待費,開了一張不能兌現的空頭支票便一走了之.旅行社多番以函電追討,完全沒有回音.最後,旅行社向國務院和省政府投訴,還揭露這群官員名義上是來溫哥華招商,郤完全沒有和商界人士接觸.所有時間都耗費在會見親友,買東西,進賭場和去看脫衣舞.這個招商團郤反過來指責旅行社的服務貨不對辦,所以不肯支付接待費.這宗無頭官司,至今仍未了結,將來不知如何收科.
這樁新聞在溫哥華的華人社會中,引起了極大迴響.一些與中國有商務關係的社團人士,對於這些絡繹於途的招商團,亦有著很多意見.
他們覺得,有些招商團的陣容十分龐大,浩浩蕩蕩的幾十人.但在正式與有關方面洽談商務時,就只有幾個人出席,而且職級不高,甚麼事情都不能作主,只說要把計劃文件帶回去研究研究.忙碌了一陣子,只是簽下幾份毫無實質內容,又無法律規限的所謂意向書,便覺得是滿載而歸了.
華人社團人士還發覺到,在這些招商團中,官員太多而專家太少.官員對於所洽商的項目認識不多,而且,他們帶來的宣傳材料,內容空洞,缺少專業特點,沒有把招商團的真正目的宣傳出去,往往是花錢不少,效果不大.
大多數招商團來到溫哥華,只是在中文報紙上登個廣告,發個消息.再在華人的圈子裏搞個酒會,由中國領事館找來幾個華人社團人士,大家排排坐拍幾張照片.他們把這些報紙和照片帶返國,便算是功德完滿.而這些招商團的成員,大多數時間都用來觀光購物,有些人是利用這個機會,來探望在這裏讀書的兒女.
既然是來招商,就好像是推銷員一樣,必須把自己的優秀條件逐一介紹,還要說明有甚麼優待,將來的遠景又在那裏,這才會有希望說服人家來投資.
就因為招商團的成員都是官老爺,以為談生意便會失去身份.雖然帶來一大堆材料,說明有那些項目可以讓外商投資,但缺乏實際可行的細節,人家有所詢問,郤是一問三不知.這樣的招商,就好像姜太公在渭水用直鉤釣魚,能夠有魚上釣,那才出奇呢!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