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月 12, 2009

(邵氏春秋)第卅三回 是時勢造英雄也是英雄造時勢


  在邵氏高層人士中,和六老闆相處日子最久,而且可以時常見面深談的,看來張徹認了第二,再也沒有人敢認第一了.何況他是個寫文章的人,觀察入微而且可以訴諸筆墨.
  六老闆能夠在香港影壇稱王稱霸,創造出一番偉大的電影事業,張徹認為這是「時勢造英雄」,也是「英雄造時勢」.他首先提出二哥邵村人老先生來與六老闆相比.文章是這樣說:
  邵村人是忠厚長者,但也是老式生意人.他能從一家小戲院做到擁有一個戲院集團,自是有老式生意人的一套克勤克儉工夫.然而,這一種性格是不能促成電影「起飛」的,故即與《電懋》相較,也處於弱勢.且他對於電影,只是當作生意來做,對電影本身也缺乏熱忱和認識.
  邵逸夫就完全不同了,他少年時在他大哥的《天一》公司做過攝影師,對電影本身有興趣,而又有很高的天資去領悟一切,做生意的本領自也不弱.他和三哥仁枚離開上海之後,便去星馬闖天下,兩兄弟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創立了一大片事業,屬下戲院數以百計,還有遊樂場、房地產等等.規模之大,遠非在香港的邵村人可比.
  提到「時勢造英雄」和「英雄造時勢」,張徹分析當時香港影壇的情況,是這樣說:
  隨著香港的繁榮,社會各方面進步發展神速,香港政府又不同於台灣、新加坡、南韓等對電影諸多干預,香港電影本巳具備了「起飛」的條件.邵村人的性格自不能促成「起飛」,鍾啟文(電懋公司總經理)也不能,故要待至邵逸夫自新加坡來香港邵氏主政,香港電影「起飛」才得實現.
  沒有他,香港電影也終會有一天「起飛」,不過時間會較晚,面貌也會不同.也許要等待雷覺坤(金公主院線負責人)、潘迪生(德寶院線負責人)而後「起飛」.天下事總是「時勢造英雄」,也必然有「英雄造時勢」的成份.
  張徹又說:邵逸夫之能成為使香港電影「起飛」的人,正是時勢與英雄的配合.第一,是他本人的性格、天資,和對電影的熱忱;第二,是他的錢.由於他在新加坡的財力龐大,新加坡和香港的銀行融資相通,他可以在香港銀行無限額透支(是六老闆親口告訴張徹的);第三,他是新加坡兩個平起平坐(他和三哥邵仁枚)的老闆之一,并不需要惟新加坡之命是從.
  這一點很重要,例如鍾啟文,雖然是香港電懋公司的總經理,但事無大小,都要請示新加坡.那邊不點頭,這裏便不能行事.就算二老闆邵村人,因為新加坡那邊才是出資拍片的真正老闆,所以二老闆還可以在小事上拿主意,大事就必須寫信或者打電報去問過新加坡.但邵逸夫在香港,要做起事來,就不必去問別人,而且他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香港在所有中國人社會(新加坡也是中國人社會)中最不保守,政府對於電影從來不加干預,本巳具有「起飛」的較佳條件.惟是電懋和當時的二老闆,處處都聽命於新加坡,則無異把較有利的條件降低同新加坡一樣,這種局面到了邵逸夫來到香港以後,才得以打破.
  張徹是個文人,過慣了自由懶散的生活,他自認與六老闆是屬於兩個世界的人.不過,他對六老闆的勤勞,還是讚不絕口的.他的文章是這樣的寫著:
  邵逸夫當年治事之勤,是我生平罕見.他坐的勞斯萊斯是名貴豪華的車,車裏有酒吧,他改裝成小型辦公桌,連途中的時間都不浪費.
  他每天早上從家裏到公司,照例就在車裏寫下交辦的事.拍紙簿上寫著蠅頭細楷,鄒文懷、何冠昌和我,幾乎每天都接到他的字條.當時我是編劇主任,也算是重要幕僚之一.後來做了導演,不算是行政人員,才減少接到這樣的字條.
  下班回家,邵逸夫在車裏則多數看劇本.勞斯萊斯是奢華的車,但對他來說,并不奢侈,因為他擁有不同型號這類的名牌車三輛之多,此外還有平治600和林肯大陸型各式名車.他利用坐車的時間做事,這類名車確是行駛得較為平穩.
  張徹除了稱讚六老的勤勞,還稱讚他的恒心.他說:邵逸夫的勤勞之另一收穫,是健康良好.雖然他每天上午九時必到逹辦公室,數十年來郤是練拳不綴.練的是甚麼拳?我沒有看見過,不知道.但決不會是老人晨運時打的那種溫和的太極拳. 
  他告訴我,每天練拳時,要「紮馬」(站馬步)四十分鐘,必須混身見汗才罷.他當時雖巳年過六十歲以上,還很有興趣在熟朋友面前表演踼腳,拉著人家的手說:「試試對我肚子打一拳!」
  邵逸夫每天必做摔手運動一百下.如果他起身略晚,時間不夠,到了公司,第一件事照例是去看試片,此時便不坐下來,站著看,把那一百下摔手運動做完.
  他晚上常會有應酬,平時也并不很早睡,但每天九時上班前,都要做兩小時以上的運動,數十年來都是如此,勤力與毅力都非一般人所能.故如今八十餘歲的高齡,仍是健步如飛.我後來很怕和他一起走路,因為我在這方面十分差勁,小他七歲之多,還常常要他放慢腳步或停下來等我,未免慚愧後生.到七十歲以上時,他改練氣功,對這我不懂也不大信,不敢妄說.
  張徹長時期和六老闆相處,總算是賓主相交甚洽,他認為六老闆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張徹說:他的領悟很快,一句話只要說到一半,他便巳明白你的意思,立即可以作出極其冷靜的處理.但這些優點有時也會變成缺點,因為從另一方面看來,冷靜處理會被看成冷酷無情,因此影響他人對他的向心力.張徹還認為,鄒文懷等脫離邵氏另起嘉禾,與六老闆這種有時太過冷靜的作風很有關係.
  假如有著像邵逸夫那麼多的財產,你會怎麼樣?這的確是個很提神醒腦的問題.那麼,六老闆自己又怎樣看待他現時擁有,而且是幾輩子都花不完的財富呢?
  據張徹說:六老闆對於金錢的態度,極其理智,且不能用豪侈、節儉這些話來解釋.在私生活上,錢多到他那樣,巳難分開甚麼是侈,甚麼是儉了.
  在他初到香港來時,每部片投入的資金,十倍以上超過當時一般影片的成本.建設邵氏影城的投資,更是當時的天文數字.他是那種善於運用錢,而非愛錢,認為錢越多越好的那種人.(未完.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