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6月 10, 2008

(娛樂)  少年李小龍  

  今年香港的金像獎,特別尊崇巳故巨星李小龍,因為是他最早把中國電影帶領進入國際市場.近日娛樂圈消息,有人準備開拍武林人物故事影片《葉問傳》和《佛山贊先生》.葉問是李小龍的師父,佛山贊先生是葉問的祖師爺,可以說是一脈相承.
  巳故的香港明報副總編輯龍國雲,是我少年時代的同校學弟.閒談之際,才知他與葉問平輩論交,李小龍也要叫他做師叔.多年前,他替我主編的雜誌寫了一篇稿,敘述李小龍的少年事情.如今偶然在書架中檢出,郤是物在人亡,不勝感慨.該文內容十分精彩,特地記錄下來,讓讀者能夠真實了解一代武星李小龍少年時代的真實情況.以下是龍國雲的原文:
☆   ☆   ☆   ☆   ☆   ☆   ☆
  我的筆名是陳非,沙塵的飛仔是也.那時代,全球的青少年都受到美國明星占士甸影片《阿飛正傳》的影響.李小龍也是飛仔,與我可說是臭味相投.後來他成為「截拳道」始創人布魯士.李,名滿電影天下,令我大跌眼鏡,亦深以為慰.
  他的師父是跟我平輩論交的葉問先生.乃「佛山贊先生」的再傳弟子(徒孫)──梁贊受武林尊敬,尊稱為「贊腥」──先生兩字快口唸的切音.他有個門人叫找錢華,此人正是葉問的師父. 
  葉問亦佛山人,形單隻影.大陸解放後來香港,在李鄭屋村開館,初無藉藉名.1956年,有人介紹粵語片童星李小龍來學詠春拳──此人是粵劇丑生李海泉之子;他的之胞兄李忠琛是香港天文台的台長,姐夫俞明亦是影視圈中人.
  小龍原名李元鑑,又名振藩.他投入葉問門下時,葉館巳頗具局面,學生眾多.所以「開拳」(開始習藝的儀式)之後,葉問就把他交給大徒弟黃淳樑教導.換言之,黃淳樑屬於武林中常見之「代師傳藝」的師兄.
李小龍當童星早於溤寶寶、黎小田、石修等,為其麼黎小田不學拳而學音樂;李小龍偏偏要學拳?那是因為李小龍當年是飛仔一名,在學校「肢體交流」中時常吃虧,因而發憤圖強.
  黃淳樑,我叫他做阿樑.其時,他也有一間武館,在九龍彌敦道一座住宅大廈的天台.夏夜時集體練黐手,門人如李小龍者,要綁一個四方小枕頭在胸口(一如沙發上的箍臣),以免搏擊時誤傷.
  詠春始祖為嚴詠春女士(傳說其師為少林尼姑伍枚──但無史證).清代女性,嚴護粉臉酥胸,故此派拳術,「中門手」極密.黐手,是授、受雙方用「橋」(即腕部)及拳、掌互相砥礪,以鍜煉勁、馬(站樁之功力)及自由搏擊之「敏感度」,為常練之上盤功夫之一.
  當時很少「空氣調節」,每晚練畢,照例大汗淋漓.眾門人紛紛脫下「白飯魚」──白色帆布膠鞋和牛犢褲,走入天台一角的鐵皮木板小屋沖涼.照例是三五成群,赤條條的,有時你推我撞,跌出屋外,客串裸跑.
但小龍從不淌這潭渾水,總之是「這個那個」,自己留到最後一個才去沖涼.久而久之,眾師兄弟引以為奇.問師父:「小龍所為何因?」
  代師傳藝的大師兄阿樑,當時大約才20歲,或者跟我同年19歲,沒有師父架子,陰陰嘴笑道:「或者此君包皮過長.誰進去看個究竟,我請吃消夜.」
  眾門人不敢,怕會被打──因為他們全非小龍之對手.只有兩個人不害怕,其一自然是大師兄黃淳樑(但他恐被譏諷為老不尊);另一個就是我.
  當時我在報館當見習記者,懂得新聞守則,便說:「我尊重個人私隱,所以……」
  「噓!」「噓!」眾人大開我的汽水.
  結果此謎從未打開.70年代,小龍不幸身故,傳說紛紜,同門師兄弟有人扯上這件陳年舊事.我非為親者諱,此事確實無據.
  小龍家境頗為富裕,他之所以去美國求學,照我理解,是其父迫他修心養性.
  當時我也被扯入一樁江湖恩怨.是在1957年,某派宗師拍桌子要把我擲落街口,這是小龍種下的禍根.
  事緣小龍當年在香港黃竹街某英文中學讀二、三年級,在球場跟人家結下了樑子.雙方「講手」(即打文明架,單對單,有證人),據李小龍說是自己得勝.總之,此事一直鬧到七彩;見紅(傷人)、見黑(有黑社會人物參與)、見黃(亦稱皇氣,有警方人士參與).
  事情越鬧越大,小龍找到師叔張卓慶(我叫他做肥仔慶)代為出頭.肥仔慶拍著胸膛對小龍說:「叫那人的師父來跟我摸摸.」
  我阻止事情發展下去,因為對於雙方都沒有好處,便對肥仔慶說:「只聽小龍片面之詞,不能盡信.不如由你老子派隻『馬』去跟對方坐館打聲招呼,黃口小兒之事,叔父講句『算數』,就會大事化為小事.」
  肥仔慶經屢勸之下,終於回家稟報尊長.他的父親是新界探長,在黑白兩道都吃得開,果然很容易便把這件「小兒科」的風波擺平了.
  小龍是否確因此事赴美?我不便妄斷.
  50年代中期,武俠風氣極盛.早在1953年吳陳比武掀起高潮.隨後,港台多位名家的新派武俠小說,瘋魔千萬讀者.
  正當此際,1957年「台港澳介壽盃自由搏擊比賽」在台北三軍球場舉行.46派高手出發,我是港澳拳擊隊的隨軍記者.
  其時,小龍巳在美國.歷盡艱辛及借助機械苦練(包括靜電機),又在電視劇《青蜂俠》中擔任一個角色,終於創出了「截拳道」.
  小龍有個理論是獨創的:「膝為攻擊之軸」.這個理論,早在泰拳大量輸入香港之前.泰拳中之「求」招,是以膝來撞敵脅,撼破丹田之氣,使敵倒下.不必攻擊下陰.一則犯規;二則拳手巳戴上「護陰」,攻亦無效.
  所謂「軸」,是上盤與下盤之間連繫及轉動之焦點,也是自由搏擊進行中,各家各派最忽略之一點,故必須練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