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知道指南針、火葯和印刷,都是由中國人發明的.但這些技術流傳到國外以後,經過人家的發揚光大,我們反而要向人家學習了.但有一樣東西,最初確是由外國傳進來,但經過我們的改良和研製之後,人家也自愧不如.這種東西就是嬌小玲瓏的鼻煙壼.
有人說:鼻煙壼是在元朝時代,由歐洲人馬可孛羅帶來的.也有人說:吸鼻煙的風氣是在明末清初由歐洲傳教士帶來中國.這兩種傳說在時間上雖有差異,但吸鼻煙的風氣,確實風行於滿清一代.在清朝勢力最強大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西洋各國和羅馬教皇,都曾以鼻煙和鼻煙盒進獻清廷,作為敦睦邦交的禮物,這都是有文字記載的.
由於吸用鼻煙在當時的歐洲很流行,也是很時髦的禮物;因此,盛裝鼻煙的小盒便往往製造得嵌金鑲玉,精緻華麗,受人喜愛.可是,歐洲的氣候和在東亞的中國大不相同,西人所用的鼻煙盒拿到中國來,裏面盛裝的鼻煙很容易會受潮走氣.中國人有的是小聰明,便有人把當時老百姓所慣用的平安散、驅風油之類的丹葯小瓶加以改良.瓶口用軟木塞塞緊,軟木塞中插一根掏鼻煙用的小長細匙,吸用時便拿長匙在瓶裏掏出少許,盛載在小碟上或者擺在手心裏,再用指頭捻出一點點刷在鼻孔前面.這種經過改良的小瓶,後來就成為中國鼻煙壼的形式.
經過設計和改良的鼻煙壼,除了是盛載鼻煙的容器之外,還成為一種精緻的藝術品,甚至是身份與財富的象徵.製瓶的材料亦多樣化起來,有瑪瑙、玻璃、玉、陶瓷、銅胎、琺瑯等等.
至於鼻煙方面,由於中國人的口味與西人不同;加上中國人的草葯知識亦比西人豐富,於是便在製作方面加以改良.若是講究一點的鼻煙,是以優質的煙草粉末配上香料和名貴麝香等葯材,經過精細的加工以後,密封於臘丸中陳化數年至數十年而成.有黑紫、老黃、嫩黃等多種顏色.至於氣味,主要有酸、腥、糊、豆、甜等五種味道.據說這類國產的鼻煙,可以提神醒腦、去疫避邪、舒筋活血,比西人的鼻煙高明得多了.
製造鼻煙壼的材料雖然很多樣化,但最使人欣賞的郤是用玻璃製成的鼻煙壼.因為可以在瓶內寫字繪畫,所以被稱為內繪壼.由於繪畫的風格不相同,內繪壼的畫師亦分為京、魯、冀三大派.京是北京,魯是山東,冀是河北.
京派的繪畫師,一般上都有較高的文藝修養,文人味強,內涵深遠,意境無窮;共通點是筆力嚴謹,蒼勁有力.魯派的作風比較粗獷豪邁,風格潑辣,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他們喜歡繪畫百獸和百駿,更喜歡以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漢作題材,因為梁山泊就是在山東境內.至於冀派,以人物肖像見長,特別是嬰戲圖和百子圖之類的作品,最能反應其藝術特點.臨摹中國古代名畫亦是他們所長,立意深遠,布局巧妙是其特點.
十多年前,得到朋友的介紹,山東省電視台邀請我寫電視劇本,招待我在濟南住了一個多月,藉以了解當地的民風習俗.在這期間,電視台派員帶領我遊覽了山東省內的許多地方.我就曾在淄博一間鼻煙壼製造廠裏,見過那些大師傅用一枝幼小的毛筆,伸進鼻煙壼裏繪畫和寫字.他們的精巧工夫,使我驚訝到翹舌不下,若不是親眼目睹,真是不敢相信世界上竟有這樣的巧手.
據他們說:這些由老師傅長年累月痛下苦功去製作的內畫鼻煙壼,價值不菲,全都是運出國外銷售,因為國內巳沒有人吸用鼻煙了.但在外國,雖然也沒有多少人吸用鼻煙,郤仍有人收購鼻煙壼,把它們當作藝術品一般的收藏起來.換句話說:如今鼻煙壼煙巳經失去了實用的價值,只能供人觀賞而巳.
如今,能夠繪畫內畫鼻煙壼的畫師巳如鳳毛麟角,因為年青的一代對於這種要長期艱苦學習的工作不感興趣,也覺得沒有前途.由於後繼無人,看來這一門精緻的手工藝術,將會是無聲無息的湮滅.
也許讀者會問:你怎麼會提起這種古老的玩意兒來呢?說起來,寫這篇文章的動機,完全是聊天偶然聊出來的.
巳經息影的明星岳華,移民溫哥華巳有許多年了.因為是老朋友,時常都會碰頭聊天,上天下地,無所不談.這天忽然聊起歐洲來,他說起有一次和導演李翰祥去逛歐洲,而李翰祥無意之間得到了一個拍片的靈感.
他們去到法國,因為李翰祥有考古癖,少不免會到巴黎博物館去看看.偶然經過一個專門擺設鼻煙壼的櫥櫃,只打算隨便瀏覽.旁邊有一個中國人,正在目不轉睛的,把那些鼻煙壼端詳得十分仔細.李翰祥和他打招呼,便談起鼻煙壼來.郤想不到這個人對於鼻煙壼的知識,竟是那麼廣博.
他們談得很投機,那人還慫恿李翰祥去巴黎鐵塔去看李鴻章送給法國總統的鼻煙壼,因為那是一套不可多得的精品.李翰祥也是個古董痴,真的跟著他去巴黎鐵塔頂上的紀念館去看那套鼻煙壼.
這時候,李翰祥只知道這個人叫做鄧友梅,來自中國,是個寫小說的.去到倫敦,又在大英帝國博物館裏碰到鄧友梅.鄧友梅送了一本他寫的小說給李翰祥,李翰祥這晚在旅館中便把那本小說看完了.
其中一個中篇故事,題目叫做《煙壼》,是寫一個沒落的旗人子弟被人陷害得家散人亡,後來得到名師教導,終於成為繪畫鼻煙壼的大畫師.李翰祥很喜歡這個故事,立即去找著鄧友梅,要買他這個故事的版權拍成電影.
李翰祥是個急性子,還未離開歐洲,便要開始寫劇本.但身邊只有岳華,他是演員,不是編劇.李翰祥此時郤是沒有貓便拿狗去捉耗子,拉著岳華暫充編劇,逼他把故事大綱寫出來.談起當時在旅館裏趕寫劇本,岳華說如今想起來還覺得一額汗.
後來影片上映,郤沒有用原來小說的名字,改為《八旗子弟》.男主角是大陸明星陳道明,郤不是岳華,他只是編劇.這也是岳華從事影藝工作多年,唯一寫過的一個劇本,所以印象份外深刻.
李翰祥逛博物館,逛出一部電影來;我和岳華聊天,郤也聊出了這一篇文章來,真是彼此彼此.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