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8月 03, 2007

(關於加拿大)絃歌不輟


  來到溫哥華,發覺這裏學演粵劇和學唱粵曲的人,竟然是那麼多.只是一條唐人街,便有十間以上的粵劇研究社,或者是粵曲聯誼會.據熟悉這方面活動的人說:除了這些掛起招牌的社團之外,在華人新移民聚居的列治文市,一些粵曲發燒友也經常在家中排劇和練曲.

  在唐人街的粵劇研究社,其中有兩、三間開辦了巳有六、七十年.由於這裏廣府人不少,這一類娛樂活動既可以稍療鄉思,亦可以聯絡同鄉感情.主辦者都是熱心公益的華人領袖,他們出錢出力,從香港或者廣州請來大佬倌演戲,又聘請音樂師傅來教唱曲.這麼多年來,溫哥華唐人街郤是絃歌不輟.

  近十多廿年來,大批香港人移民到溫哥華來,其中不少是粵劇和粵曲的發燒友,亦有不少本來就是這一行的從業員.兩下併合,演粵劇和唱粵曲的活動就更加興旺了.

  舉個例子說:前輩粵劇紅伶白駒榮的兩個女兒,也就是白雪仙的妹妹白雪梅和白雪紅,除了家源淵學之外,還在中國大陸的廣東粵劇院苦練了好一段日子.她們移民來到溫哥華之後,便聯手創辦粵劇學院,一方面授徒,另一方面登台演出.幾年下來,她們都巳經闖出了名氣,也就分道揚鑣,各自主持一間劇社,各自擁有門徒數十人,往日的好姐妹和合作夥伴,如今成為了競爭的對手.

  溫哥華時常有粵劇演出,主力演員大多數是本地的票友,為了增加票房的號召力,有時亦會邀請香港或廣州的紅伶前來客串.限於人手不足,很難演出全套大戲,多數都只是演些折子戲,再加插一些粵曲演唱.

  即使有紅伶客串,票房收入仍然無法彌補開支,主辦者往往虧蝕,而這些虧蝕便由那些擔任主角大過戲癮的票友負擔.聽說有一位闊太太是粵劇的發燒友,為了一償要和大佬倌演對手戲的心願,拿出加幣四萬多元(折合港幣約是卅萬元)來包起整晚演出的虧蝕.

  無論是學戲或者學唱,大多數都是從香港來的「師奶」.她們的「先生」在香港做生意,經常不在溫哥華;兒女雖然在這裏讀大學,也是在學校裏寄宿.她們經濟富裕,空閒時間又多,便聯同一些志同道合的粵曲迷,約定幾位音樂師傅來拍和,在家裏大展歌喉.

  這些音樂師傅,大約每隊四人,包辦全部鑼鼓和音樂拍和.全隊工資每小時加幣一百元,每次最低限度以四小時計.如果有六、七位發燒友輪流練唱,每人的負擔只不過是六、七十元而巳,這樣的消磨一個下午,又可以過足唱癮,在那些闊太太看來,這樣的文娛活動比打麻雀健康得多.由於以唱曲作娛樂消閒的發燒友人數不少,稍有名氣的音樂家也就生意滔滔,收入甚至比在香港時更好.



1 則留言:

匿名 說...

劉先生你好!
在你的網誌知到些唱粵曲的資科,我是住在列治文的.因為我媽媽七月將來溫旅行,她喜歡唱粵曲的但我沒有什麼門路.請教一下列治文有那裡可以唱粵曲.地址及形色.麻煩你!be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