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月 25, 2006

(關於加拿大)難民與總督


            (刊登在吉隆坡南洋商報)

  從中國福州來的偷渡者,一批又一批的進入加拿大,使到加國政府大傷腦筋,曾經要求中國方面遏阻偷渡者出境.中國外交部長唐家璇公開表示:“加拿大可以立即拒絕他們入境.”可是,加拿大政府郤沒有這樣做,堅持先要甄別這些偷渡者是否被逼害的難民.

為甚麼加拿大那麼重視偷渡者是否難民這個問題呢?除了加國一向標榜自己是個人道的國家之外,難民對加國的貢獻亦是有目共睹.就在如今福州來的偷渡者成為加國社會最熱門的話題時,竟然是那麼湊巧,即將出任國家最高元首的一位華裔女士,當年就是以難民身份來到加拿大的.

加國傳統上一向尊奉英女皇為最高元首,以往是由英女皇派遣總督來加拿大,作為象徵式的領導人;而每省亦派出省督.後來這種傳統雖然沒有改變,但推薦總督的權力巳落在加國總理手上;省督亦改由省長推薦.

加國的總督,雖然不是掌握實際政治權力,但在名義上是國家的最高元首.職務包括接受外交使節呈遞國書,宣讀國會咨文,批准內閣任職或辭職等等,職責和新加坡總統近似.

即將出任加國總督的伍冰枝,不但是加國有史以來的第2位女性總督,更是第1位華裔人士出任這個崇高的職位(以往只有過一位華裔人士林思齊擔任過卑詩省的省督).

伍 冰枝祖藉是廣東台山,在香港出世.小時候由於日軍攻陷香港,她跟隨父母以難民身份來到加國,學成後在加拿大電台工作,不但是個出色的新聞記者,而且是個舉 國知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她的弟弟伍衛權是個著名醫生,弟婦伍利德蕙是加國歷史上首位華裔女參議員,真可說是一門俊傑.

倘 若當年加國政府不允許這個難民家庭來加拿大,今天就不可能有一個那麼出色的華裔女士來出任總督.據伍冰枝憶述當年的情景,她說:“在1942年,雙親帶著 我們姐弟倆,從香港走難到加拿大來,我們真可以說是一個標準的難民家庭.當時加拿大的‘排華法’還未廢除,我們一直等到1949年,才能夠獲得加國公民的 身份.”

一 個難民可以成為國家最高元首,這個故事幾乎會被人當作天方夜譚,但這確是事實.如今在這陸續而來的偷渡者中,倘若其中有人能夠以難民身份留下來,他們將來 會不會成為總理,或者是偉大的科學家和文學家,因而對加拿大有重大的貢獻呢?世事難料,許多看來不可能的事,遇上機緣巧合,就會變成可能.這就難怪加國政 府要堅持原則,先要將偷渡者甄別是否難民了.

      
       
小費給多少? 
           (刊登在吉隆坡南洋商報)
   

在香港時,由於時常替外地朋友訂房間,所以和一兩家酒店的員工很熟絡.時常聽見他們埋怨東南亞來的遊客很吝嗇,給的小費少或者乾脆不給.我郤不很同意這種說法,只不過因為有些人出門的經驗不多,以致疏忽了這些小事.

給 小費雖然是件小事,但是出門在外,這種小事郤是疏忽不得.尤其是前來北美洲旅行,更加要記得給小費.因為在北美洲,小費是很多打工仔的主要收入來源.如果 小費給得太多,就會成為一項沉重的負擔;倘若給得太少,便會遭受埋怨.那麼,來北美洲旅行該怎樣給小費才算合理呢?既不過於闊綽,亦不會太過寒酸.

最近在本地電視台節目中,聽到一位專家講述如何給小費?想到許多東南亞讀者會來北美洲旅行,不妨把這位專家的提示記錄下來,作為參考.

這位專家說:小費好比是一張感謝卡,荅謝為你服務的人.所以出外旅行必須常備零錢或小額紙幣,以便有需要時就可以即時打賞.而且,不一定要留到最後才給小費.俗語說:相金先惠,格外留神.給小費也是一樣.進酒店時便開始給小費,接受小費的員工當然對你另眼相看,特別樂意為你服務.

給小費本來就沒有甚麼標準,顧客當然可以自行決定.但也有一些準則可以提供作為參考.

在 餐館進食,在加拿大姶小費是10%,美國是15%,唐人餐館大約是5%至7%.在西人餐館,侍者是分檯服務的,小費歸那個服務你的侍者一人獨得,所以你要 把小費放在桌上,然後拿賬單去櫃台結賬.唐人餐館的小費是由全體員工均分,可以在付賬時一同給小費.如果有衣帽間服務或代客泊車,也該每人給一兩元小費. 這裏說的,當然是當地紙幣.

進入酒店,有人替你搬運行李,傳統上是每件行李給1元.替你呼喚的士的守門人,照例給他1元.給房間服務員每晚1至2元是標準,如果服務好,多給23元也是應該的.把小費放在信封內,寫明是給房間服務員的,放在當眼位置便可以了.

前往機場,給的士司機23元小費,如果司機下車替你提行李,多給一些也無妨.若有機場工人替你搬運行李,小費通常是每件1元.

近年來乘搭郵輪旅遊成為時尚,給予客艙服務員的小費,一般是每天3元.可以放入信封內,在下船前交給服務員,并當面對他說幾句多謝的話.

當然也不要忽略了旅行團的導遊和旅遊車司機,須要每人每天給他們2至3元小費.

這是給予來北美洲旅行者的一個給小費秘笈,若是依照指示而行,不但使你成為一個很受歡迎的客人,而且你這一次旅程一定十分愉快.

                      

       中國功夫在北美  

           (刊登在吉隆坡南洋商報)

中國功夫在北美洲很吃香,香港拍攝的功夫影片實在功不可沒.李小龍、成龍、李連杰,以及洪金寶等,都是北美功夫迷的偶像.有人約略統計過,美國專門教授中國武術的武館有一千五百多間,只就馬里蘭一州便有二百五十多間.若以全美國來說,紐約和加州更是兩大武術中心.

在 北美洲設館授徒,白人徒弟的人數比華人多.一來是當地白人多於華人;二來是白人喜歡運動,打功夫也是一種運動,他們樂此不疲.相反的,華人家庭郤不喜歡子 弟習武,寧願他們去學音樂或者舞蹈.一些武術師傅感慨地說:“恐怕幾年之後,學功夫的全是外國人,華人反而不會中國武術了!”

一位老師傅說:“白人徒弟和華人徒弟最大的不同地方,是對武術思想觀念的接受程度.中國人自小就有氣、神、陰陽、八卦的觀念,不需要科學求證就可以接受.如果對白人徒弟說這些道理,他們便認為不可能,口中一直嚷著 Impossible.而且,中國徒弟跟一個師傅習武,可以追隨一輩子;但白人徒弟就時常問甚麼時候可以畢業? ”

在北美洲為中國武術默默耕耘的師傅中,有兩位是來自馬來西亞.一位是“加拿大國術總會”的副會長吳家文,是南拳大師.擅長剛柔并濟的少林白鶴拳、樸實無華的詠春拳,以及大開大放的北少林拳.

吳家文出生於馬來西亞,來到加拿大巳有二十多年.他本來是個工程師,在6年前辭職,專心教授武術,如今在多倫多有九間武館.

他講述當年離開家鄉來到北美洲的原因.他說:七十年代以後,武術在東南亞便逐漸沒落,一來是政府不鼓勵;二來是早期的教拳師傅教育程度不高,很多武館跟黑社會掛鉤,中產家庭對武館敬而遠之.在北美洲,武術從文化的角度去發展,反而發揚光大起來.

另 一位師傅吳廷貴,也是出生於馬來西亞.他是從看武俠小說開始對武術的嚮往.十歲開始學拳,兼修南北兩派.廿歲在檳城開武館,一九七六年去希臘教武術.學生 中有許多是美國空軍基地人員,在他們鼓勵之下,一九八零年來到美國,目前在巴爾的摩有一間佔地一萬二千平方公呎的武館.

吳 廷貴認為美國是個非常適合教武的地方.在這裏,教授武術是一種受人尊敬的職業,亦足以養家.而且,美國人重視運動,也願意花錢去運動.他的學生全部都是美 國人,在吳廷貴眼中,這些西方學生學習中國武術比較笨拙,不及華人靈活,畢竟武術是源出於東方.但他們很務實,學習得很認真,習武只是為了興趣,與黑社會 完全沒有關連.

                 

     中國學生看加拿大 

      (刊登在吉隆坡南洋商報)

經過二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確實有一部份人富有起來了.

能夠花得起二萬五千元人民幣,讓只讀到高中一年級的兒子或者女兒,隨著學校舉辦的旅行團來到加拿大,了解加國的學業情況,在中國這不是許多父母都能夠做得到的.

這個旅行團是由北京中加學校主辦.中加學校是中國目前第一所中外合辦的學校,加方投資了兩千萬.該校現時使用中國和加國安大略省兩種教材,將來學生的畢業證書會受到兩國的承認.

六十四名學生參加為時只半個月的旅程,他們先在紐賓士域省參加當地中學的課程,并分散的住在白人家裏,以便體驗加拿大人的實際生活.他們還參觀過許多地方,包括安大略省的博物館圖書館和科學館等.

十六歲的張婷婷說:「這是我第一次出國,很激動.我覺得加拿大的環境很不錯,我們停留過的St.John,很清靜,人不太多,本地人很友善.」

最使梁小冰感出奇的,是她在加拿大參加了一堂電腦課.她說:「學生不但可以在課室裏互相談話,還可以播放搖滾樂.」

李雪認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在加拿大上了一堂物理課.她說:「他們的物理課很簡單.學生都帶著飲品進課室,上課簡直像遊戲,不像中國的填鴨式.」

程淼很得意地說:「加拿大學校的第十班等於我們的高中一年級,他們的數學課程,只等於我們初中一、二年級.他們花一個半小時做的題目,我們只需要半小時便可以做完.他們還問我們是不是用心算方法.」

這個旅行團的領隊是中加學校的董事長彭建華,他說:「我們的學生在加拿大家庭只是住了一週,但與那些白人巳經建立了感情,告別時雙方都戀戀不捨,哭成一團.」

參加旅行團的學生,都算得是富家子弟.張婷婷的父親是意大利一間公司在中國的代理,梁小冰的父親經營房地產公同,李雪的父親經營汽車零件公司,程淼的母親在工藝品出口公司工作.

另一位學生劉揚,父親在電視台工作,母親是大學教師.他說:「爸媽告訴我,為了供我讀中加學校,他們連養老金都拿出來了.」

經過這次旅行之後,大多數學生都打算在中學畢業後來加拿大讀大學.其中劉揚還表示要移民到加拿大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