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5月 04, 2021

懷念義父劉乃濟先生(上)

 http://fengshui-magazine.com.hk/No.286-Apr21/A142.htm


《新玄機》風水雜誌主頁  國寶其他文章

                                                                  圖、文國寶

懷念義父劉乃濟先生(上)

 

    義父劉乃濟先生在上星期四在睡夢中離世。為了紀念義父,我把原本的4月份稿件抽起, 特意寫了一編有關義父的文章。

    3月25日義父劉乃濟先生(筆名燕青)在睡夢中與世長辭,享年94歲。義父生前把大部份的時間也奉獻給了新聞界、文學界、電影界和玄學界。他的貢獻是無可置疑的。

    義父中學畢業後成功投考新聞記者。後來轉當娛樂記者。由於義父人緣好,做人真誠,跟當時很多當紅的明星和娛樂界人士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再加上文筆流暢,用詞細膩,在新聞界漸露鋒芒。 就是遠在星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新聞界也認識義父,還邀請義父到當地工作。所以義父不但止在香港的報章寫專欄,也在星、馬的報章上有屬於自己的專欄。如馬來西亞《星檳日報》、《馬來亞通報》、吉隆坡《生活報》、星加坡《南方晚報》等等。因此義父有段時間是香港和馬來西亞兩邊走。

    由於義父跟不少電影人熟絡,加上義父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頭腦轉數快,又多鬼主意。所以義父當了娛樂記者一段時間後,漸漸有電影界人士賞識義父的才華,並邀請他擔當不同的電影工作, 例如塲務、 助導、編劇及製片人。 義父曾有份參與的電影數量也不少。 如《卿何薄命》(1963),《歷劫親情》(1961),《碧血金釵-下集》(1963),《春滿帝皇家》(1962),《天山猿女》(1961),《黑夜怪談》(1961)等等。

    在當時除了電影之外,小說也是非常之流行,尤其是武俠小說。義父因文采好,得到很多同行和讀者的讚賞。因此也曾應邀寫了幾部小說。還曾在盛極一時的月刊《武俠世界》寫專欄。並得到讀者們的高度評價。(詳情可參閱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沈西城/daily/article/20190512/20676236)

    義父不但止在新聞界,文學界和電影界發光發熱,他還是一個知名的掌相學家。義父年青時已對掌相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除了看書自學,還常在日常生活中吸取經驗。後來有缘結識了幾位當時很有名的玄學家,如陳中岳先生和陳繼堯先生。他們時常相聚討論相學,義父從中學到不少相學知識。雖然義父的相學已達到師父級數,也得到陳繼堯先生的肯定,但退休前他幫人看相都是分文不收。不過這個技能卻給予義父有更多機會和更容易結交朋友。義父的朋友圈非常之廣。上至富豪明星政要,下至普通平民百姓,可謂相識滿天下。而我有緣能結識義父是我的榮幸。有關義父與我結緣的過程,留待下期再詳細奉告。

    

劉乃濟老先生(左)及何國寶師傅(資料相片,幾年前由劉老提供)

(續) 

國寶電子郵箱:fengshui71@yahoo.com.hk

WB01343_.gif      回首頁     WB01345_.gif (616 bytes)

星期六, 3月 03, 2018

小啟:我巳回來香港,預約看相或查詢掌相班,請電62541824。

星期四, 5月 26, 2016

劉乃濟投考記者 紀錄張發奎演講詞 數百人中脫穎而出

香港雜談(刊登香港星島晚報) 李家園
  劉乃濟投考記者 紀錄張發奎演講詞 數百人中脫穎而出

 
曾任新系機構(出版新報、環球出版社、藍皮書、新知、新電視等雜誌報刊)助理總裁的劉乃濟,報齡也不輕了。他投身報界,是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無條件投降。那時,《建國日報》和《大光報》總社,分別由興寧及老隆遷往廣州,在韶關,則設立分社。那年,《建國日報》韶關分社公開招聘記者,報名投考者數百人,結果,選了三十人做最後筆試。時逢一九四六年元旦,第二方面軍總司令張發奎上將抵韶,並作公開演講。《建國日報》就帶著那三十名入選者到場,要求他們將張發奎的演講記錄下來及寫一篇新聞。結果,劉乃濟脫穎而出,被錄取為記者,那時,劉乃濟只不過是十五歲。原來,劉乃濟在我國抗戰時,入廣東省府主席李漢魂夫人吳菊芳主持的兒童教養院讀書。該院收容戰時流離失所的兒童,共有七個分院,學生七千多人。劉乃濟就讀曲江犁市那間兒童院,畢業後,考入志銳中學(許志銳原任張發奎的第四軍師長,二十年代在粵東作戰陣亡,張發奎為了紀念殉職袍澤,特撥款在韶關創辦志銳中學)。而張發奎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駐節韶關時,常到志銳中學訓話。張發奎講的是客家國語(他是粵北始興縣人,離韶關很近,由始興再上便是南雄,這一帶的民眾都講客家話),許多人都聽不懂,但劉乃濟在志銳中學讀了三年書,聽慣了張發奎說的客家國語,可以把演講完全記錄下來,加上新聞稿寫得簡潔,便從三十人中脫穎而出被錄取了。以前科舉時代,說考生要講「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這次劉乃濟考記者,考題是要將張發奎演講詞記錄下來,湊巧劉乃濟因為在志銳中學讀書,聽慣了張發奎的客家國語,這多少與「運氣」有關。不過,話也得說回來,劉乃濟的中文水準若是不好,即使聽得懂張發奎的客家國語,也無法寫出一篇簡潔的新聞稿來呀。劉乃濟十五歲而有此成績,確屬不錯。做了記者之後,他覺得自己的功夫實在未夠,湊巧《大光報》有校對出缺,於是改投《大光報》當校對,因為做校對可以每天看到不少好文章。這種情況在報館來說,是很少見的,因為在編制上來說,記者比校對高一級,只有校對想昇級做記者,而沒有放棄記者職位而自願去做校對的。從這一點,也可知劉乃濟在少年時,已是一位腳踏實地的人。以前,很少有新聞學院、新聞班這類課程,一般有志幹新聞事業者,入報社工作必先做校對,等瞭解報社工作程式,然後按部就班的升上去。劉乃濟這次去做校對,實屬明智之舉。    劉乃濟的抗戰精神 不怕艱難放膽嘗試 警惕自己別要倒下 有的戰後出世的朋友,知道我在抗戰時候,在自由區生活,參加抗戰工作。便問過:「抗戰時生活是怎樣的?」我第一次被問時便說:「戰時生活,你不能倒下來,萬一倒下來,你馬上想辦法爬起身,繼續前進。因為在兵荒馬亂之年,沒有人可以幫你的,一切要靠自己。」事實上,抗戰八年,我就是憑這種意念生活下去,也可以說,這是「抗戰精神」。為什麼我會說這番話,原來,劉乃濟的細胞裡也充滿了「抗戰精神血液」。他年輕的時候,被送到曲江犁市(離韶關很遠,韶關改市後,曲江縣府即遷入犁市)的兒童教養院去。由粵省主席李漢魂夫人吳菊芳任總院長,七間兒童教養院收容了七千多人。這些學生,有的是戰地孤兒,有的是軍人子弟、公教員子女,全部寄宿,過的是集體生活。劉乃濟在兒童教養院畢業後,還考入由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創辦的志銳中學(紀念民國十幾年時,張發奎當第四軍長,他的師長許志銳在粵東陣亡)。過的也是軍事化的集體寄宿生活。換言之,劉乃濟由兒童到少年,都是過著自己照顧自己的「半孤立生活」。這種生活,對於一個人的一生會有很大影響,也因此,他適應了後來幾十年千變萬化的環境。他在志銳中學初中畢業後,那時他只十五歲,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他投考《建國日報》韶關版記者,那次報名者數百人,只錄取了一個名額,而惟一被錄取的,就是劉乃濟。後來,他轉到《大光報》韶關版去當校對,實行「從頭做起」,不久,他做助理編輯,又當編輯。到了一九四七年,他到廣州,入《中正日報》,先做記者,後做電訊編輯,半年後,轉到郭英殊做社長的《環球報》當經濟版編輯。那時,他也不過十八歲而已。劉乃濟個子很小,當時他打趣的說:「在兒童教養院和志銳中學,每次集合排隊,最容易找到我,因為多年來,我都是排到最後的。」不過,劉乃濟個子雖小,但身段與面相,都逗人喜歡,而且很「口乖」,見了任何人都「哥前哥後」、「叔前叔後」,執後輩禮甚恭,這是他的長處,也是使人對他好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他肯學,肯做,做事又負責,五十年代時,一般報人對於柯式印刷還不十分瞭解,而他卻已主編柯氏七彩印刷的雜誌了。劉乃濟在我心目中,一向是小弟弟型的,怎知昨日他開車來接我去飲茶,中途有位青年和劉太上車,那青年稱劉乃濟為「爸爸」,原來,他是劉乃濟的東床快婿。劉有兩子一女,長子也三十歲了。    劉乃濟闖蕩江湖 來港之時兩袖清風 不斷奮鬥進入佳景 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五日,廣州易手,劉乃濟孑然一身來了香港。他對香港是很陌生的,既無可依靠的親屬,身邊又無多餘的錢,正是前路茫茫,許多人是不會冒這個險的。但,劉乃濟戰時在廣東兒童教養院長大,後來又在志銳中學讀書,經過七年的抗戰生活(廣州於一九三八年十月廿一日失陷,省府才遷到粵北),他耳濡目染,培養出抗戰精神細胞,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就算倒下,也要馬上想辦法爬起身來。於是,他也「兩袖清風」的來到了香港。記得廣州《環球報》社長郭英殊(後來僑居加拿大多倫多)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到港後,知道《環球報》同寅許多也到了香港,他每日午間便在上環德輔道中一間酒家(好像是新紀元酒家)擺「茶檔」,凡環球同事到來,每人可以免費食飯一碟。劉乃濟有沒有去,我不知道,因為他腳踏香港,便知道「不能倒下來」,所以他立即和《中聲報》寫稿,藉以維持生活。不久,女作家孟君出版《天底下》雜誌。孟君原在廣州《環球報》有一個「孟君信箱」,答覆讀者各種問題,可以說,孟君從事新聞文化工作是自《環球報》開始。因為劉乃濟當時是《環球報》的經濟版編輯,所以彼此認識,於是請劉乃濟去編《天底下》雜誌。這樣,劉乃濟總算有一份比較安定的工作,加以他勤於寫作,生活沒有初到香港時那樣彷徨了。走筆至此,想起在韶關時,廣州大學(廣州大學在廣州淪陷日敵時,遷往香港,一九四一年聖誕,香港淪陷,該大學又由香港遷往韶關上窯,自建校舍,連中學共有三千多名學生,校長陳炳權赴美公幹,由王志遠任代校長(當時是廣東省府委員)。代校長王志遠一次對大學畢業生說:「各位畢業後出到社會做事,甚麼也不用怕,比方有人約你飲茶,你不知他有什麼事而不敢去,約你吃飯,你更不敢去。其實,怕什麼?假如對方有所要求,你能幫人的便幫人,不能幫的便說聲對不起。總之,一個人不要怕這怕那,挺起胸膛,真正做人,便什麼也不怕了。」我引述王志遠這番話,覺得也是「抗戰精神」之一。而劉乃濟敢於孑然一身、兩袖清風來港,也就是因為他的細胞充滿「抗戰精神」的血液,所以他頭也不回的踏進香港來。劉乃濟在香港的奮鬥,雖然在《天底下》雜誌開始,但不是從此安居樂業。這三十八年,他也經過很多苦難奮鬥,才有今日的幸福生活。他做過雜誌編輯、報紙編輯、書報編輯,更編過數十套電影劇本和做電影公司的宣傳工作,更到馬來西亞發展,現更是吉隆玻、新加坡多間報社的駐港記者和撰稿人。    劉乃濟揚名星馬 協助星馬報紙發展 不用執字改用打字 劉乃濟十五歲便入報界,由於他肯學、肯做,人又虛心,所以很多資深報人都視之為小弟弟,樂於用他。他先後在內地的《建國日報》、《大光報》、《中正日報》、《環球報》當過記者編輯。一九四九年來港後,又曾幫孟君女士編《天底下》雜誌,在《中聲晚報》寫影評,幫李金石編《東西畫報》,後入羅斌的環球出版社任《環球電影畫報》編輯,鄒文懷做邵氏宣傳主任時,又助梁風編《南國電影》。在這期間,他又替周詩祿導演及製片家黃卓漢編了數十個劇本,又協助羅斌創辦仙鶴港聯公司,任製片及宣傳。到鄒文懷創辦嘉禾電影公司,被邀擔任公關宣傳主任。其後,劉乃濟主編《新報》娛樂版,並創辦第一本獨立性電視週刊《新電視》,銷路曾高達十六萬份。過去,新加坡和吉隆玻,都只出版報紙,沒有刊物。該地出版界人士見香港雜誌運銷星馬,大受當地人歡迎,於是想到創辦雜誌,便禮聘劉乃濟到吉隆玻協助。這是劉乃濟與星馬出版界發生關係之始。不久,吉隆坡《馬來亞通報》三日刊擬改出日報,並購全馬第一架柯氏印報機,遂請劉乃濟前來策劃。劉提議該報購植字機,用植字不用執字,通報便成為星馬第一間採用植字的報紙,現在,星馬各報全部把執字改為打字了。七十年代起,劉乃濟有十多年時間,僕僕于星馬兩地之間,分別為多報服務,計有《南洋商報》、《通報》、《新生活報》、《建國日報》、《星檳日報》、《華商報》、《中國報》、《新晚報》、《大眾報》、《號外周報》。年前返港後,新加坡《聯合晚報》、吉隆玻《新生活報》、《中國報》及《新晚報》均請其任駐港記者。劉除任上述各報駐港記者外,還替星馬兩地的其他報紙及雜誌撰稿。我引述劉乃濟的「履歷」,絕對無意向他「擦鞋」,只是想說明一點:就是做一名報人,最重要的就是肯學、肯做、肯虛心。因為論學歷,劉乃濟只不過是初中畢業生,抗戰時候,在兒童教養院長大,在張發奎將軍創辦的志銳中學讀書,可以說,他的童年及少年時代在抗戰烽火中長大。也許因為這個原故,培養出他的抗戰精神——不要讓自己倒下,就是倒下來也要馬上趕快爬起身,因為在烽煙處處的環境中,沒有人可以幫得自己的。劉乃濟就憑著這「抗戰精神」,十五歲便投身社會,這四十年來活躍於新聞界,總算發出了點點的光芒。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他對香港完全陌生,既無可倚靠之親,身邊又無多餘之錢,而仍鼓起勇氣跑到香港來,發揮大無畏的抗戰精神。假如他不是有這股勇氣,他的歷史當然會改寫了。    劉乃濟論相趣事 多位女星請教過他 所說的話非常靈驗好幾年前,有一天跟一位朋友品茗,朋友說:「劉乃濟不知在什麼時候學會了看相,真是料事如神。好比有一次,某女士剛從美國留學回來,前往吉隆玻旅遊及探望她的女同學。兩人同往檳城遊玩,在咖啡廳上遇見劉乃濟。這位女士早年在港讀書,大學畢業後,到吉隆玻開設工廠,憑友介紹知道劉乃濟對於相學很有研究,便請他「贈幾句」。劉乃濟不知她的底蘊,只就相論相,說他做生意必發達,而且現已致富。那女士聽了深為佩服,這次在檳城遇見劉乃濟,於是請劉替她的同學看相。劉乃濟坦言說:“我不知你的學歷,家世和職業。不過,在這幾年間,你有很崇高的名譽地位……”這話本來莫測高深,不過那人返港後,在幾年間果然名揚港海,為大眾欽敬的人物。”我聽了這番話後,恰值劉乃濟由吉隆玻回港,約我茗談,我便乘機問上述那事是否真確。劉是老實人,承認有這回事,因此我們的談話,便扯到談掌論相那方面去。同時,劉乃濟還告訴我許多有趣的故事。有一次,某女星往吉隆玻登台,找朋友介紹請劉乃濟替他看相。當時,那女星承認自己巳和一外國人同居,且生有一子,正在打算正結婚。劉說:「你不能正式結婚,結則分離。」後來那個西人辦妥與前妻離婚手續,真的和那女星結婚,女星也為了兒子名份著想,遂註冊結婚,不料三個月後,那西人急病去世。應驗了「結則分離」這句預言。李香琴投資拍《大鄉里》時,因投資甚巨,患得患失,因向劉乃濟問吉凶。劉笑著叫她趕快去買大麻包袋,準備裝銀紙。後來,《大鄉里》一片非常賣座,琴姐賺到盆滿缽滿。早年,肥肥沈殿霞因家人移民加拿大,要她一起去。肥肥遲疑未決,請劉乃濟看看她的前程如何,劉說:「看你的相與驛馬,你會留在香港,不會去加拿大的。」結果靈驗。馬來西亞政壇及華人社團人物之得失,許多人也請問劉乃濟,誰人會上臺,下臺。劉雖熟知當地人士的社會關係,但,劉不是根據每人的後臺及勢力而論斷,他是根據那人的面相、氣色而推斷,往往非常準確。劉乃濟不是以看相為副業,更不是以看相為正業,我引述這些故事,只是供讀者在茶餘飯後,作為談屑而已。 劉乃濟按:本文作者李家園,原名湯仲光,是新聞界前輩,任香港《天天日報》總編輯達卅年。曾與另一新聞前輩《成報》總編輯宋郁文合辦《名流》雜誌。行內人尊稱他為「湯伯」。劉乃濟在廣州「中正日報」任記者編輯時,湯伯任編輯主任,是劉的頂頭上司。當年無新聞學院,從業員近乎學徒制度,湯伯不僅是上司,也是淳淳善誘的長輩。所以劉乃濟早年的事情,他知道得很清楚。 

星期六, 6月 27, 2015

星期二, 3月 31, 2015

劉乃濟掌相班招生

劉乃濟掌相班招生
  由劉乃濟老師親自教授的掌相研究班,現在開始招生,有意報讀者,請致電話90917218查詢。
  劉老師從事新聞工作超過半個世紀,曾經在國內韶關、廣州、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台灣等地的報章工作,現仍經常為北美、香港及大馬的報紙雜誌撰稿。由於喜愛研究相術,數十年來潛心研習,並常與術數高人交遊,互相切磋,功力越見深厚;亦因工作上的方便,常有機會就近觀看世界名人的面相,因而在相學上更具心得。
  劉老師今年高齡88,身體健康,腦筋敏捷,經常拜讀劉老師大作的讀者,當可證明。惟是在數年前經良朋提醒,認為人生百歲,終有痿謝的一天,若將畢生研究的掌相學問就此失傳,確實可惜。何不將這些學問傳授給後輩,由是打下根基,讓他們發揚光大,亦使中國的相法學問流傳久遠。劉老師被一言驚醒,因而開班授課。數年來報讀者數以百計,俱認為在掌相學問上巳打下了基礎,以後修行,各有成就。
  劉老師定居於加拿大溫哥華,此處被譽為全球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為了開班授課,每年有幾個月時間要返回香港。香港的居住環境不如溫哥華,而單程14個鐘頭的飛機航程,對一個老人⋯⋯家來說,確實是一個考驗。惟是為了傳授學問,劉老師不惜奔波勞碌。
  羊年新春,又是一個新的開始。報讀劉老師的掌相研究班,探討玄學的奧妙,揭開人生新的一幕。
  
第二期掌相研究班開始報名

今年第一期掌相研究班經巳完滿結朿,第二期新班開始報名,將會在復活節過後開課。

由於面對面教授,同學名額限為六名,有意報讀者請早報名,免致向隅。第二期結業後,

便會返回加拿大,機緣難得。查詢報名或預約看相,請致電話90917218。

星期日, 2月 15, 2015

劉乃濟掌相班招生

      劉乃濟掌相班招生
  由劉乃濟老師親自教授的掌相研究班,現在開始招生,有意報讀者,請致電話90917218查詢。
  劉老師從事新聞工作超過半個世紀,曾經在國內韶關、廣州、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台灣等地的報章工作,現仍經常為北美、香港及大馬的報紙雜誌撰稿。由於喜愛研究相術,數十年來潛心研習,並常與術數高人交遊,互相切磋,功力越見深厚;亦因工作上的方便,常有機會就近觀看世界名人的面相,因而在相學上更具心得。
  劉老師今年高齡88,身體健康,腦筋敏捷,經常拜讀劉老師大作的讀者,當可證明。惟是在數年前經良朋提醒,認為人生百歲,終有痿謝的一天,若將畢生研究的掌相學問就此失傳,確實可惜。何不將這些學問傳授給後輩,由是打下根基,讓他們發揚光大,亦使中國的相法學問流傳久遠。劉老師被一言驚醒,因而開班授課。數年來報讀者數以百計,俱認為在掌相學問上巳打下了基礎,以後修行,各有成就。
  劉老師定居於加拿大溫哥華,此處被譽為全球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為了開班授課,每年有幾個月時間要返回香港。香港的居住環境不如溫哥華,而單程14個鐘頭的飛機航程,對一個老人家來說,確實是一個考驗。惟是為了傳授學問,劉老師不惜奔波勞碌。
  羊年新春,又是一個新的開始。報讀劉老師的掌相研究班,探討玄學的奧妙,揭開人生新的一幕。
  
  

星期四, 1月 29, 2015

《佔中註定失敗,因頭領相貎差》同學討論篇

刊登於十一月新玄機雜誌的拙作《佔中註定失敗》,引起同學們的熱烈討論,我們不談政治,只論相格。接到澳洲鄭海航同學的電郵,他也加入討論,另有一番見解。徵得他的同意,把他的看相心得,引載在今期我的文章內。
    鄭同學對相法的學習十分苦心,前幾年他積累了假期,預先電郵與我聯絡,專程來到香港,住在旺角京華酒店。每天早上,我去到酒店,在他的房間裏教授一個半小時,連續了十天。畢竟是年紀大了,我巳感到筋疲力盡,但總算是盡了「師父領進門,修行在本人」的責任。
以下是他的文章。

-------------------------------------------------------------------------------------------------------
劉老師:
    好久無聯繫了,別來無恙否?希望您身體健康。
    學生仍關心您在《新玄機》寫的文章,總希望能多看些您關於看相的心得。雖然不能跟老師天天飲茶學看相,但不時重拾書本看一番,抓到人又看一番,心得雖少,但日積月累,還是頗覺有點意思。
    最近11月您和其他同學合寫的一篇文章《佔中註定失敗,因頭領相貎差》,讓我很感興趣,特別是老師論及佔中三子剃頭的兆頭,確實精到。但就相論相,裏面的一些觀點,學生不能完全認同。因此想寫一點自己的意見,希望老師抽空能批評指點。
(1)“至於那個所謂「學聯主席」,在電視新聞中甫露面目,「蛇頭鼠目」四字,澎然在我腦海中彈出來。由如此相貎的人來領導一場轟天動地的行動,已經註定失敗,只嘆息不少香港人,被他們陀累要行一段衰運。”
    我對此的看法:
    關於這點,我估計老師您說的是黃之鋒先生吧?應該不是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因為整個運動裡,可能最能配得上「蛇頭鼠目」的就是他了。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網》黃文邦攝
    我仔細看了黃之鋒的相,《冰鑑》裏說,百家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雖然照片裏可以明顯看到的只有鼻骨和顴骨,但這也不妨作為一個看的開始點。鼻骨高直, 長度合格,只差在沒有金甲。顴骨雖然不露,但亦與鼻子不夠聚合靠攏,加之腮骨不張,應該說是不能指揮甚麼人的了。但這奇特的顴鼻,配合很兜的耳朵和奇特的 臉型,也不能一下斷言其相貌十分低下賤格。細看他眉毛有勢且根根分明,上揚的毛多於下垂的毛,說明此人樂觀多於悲觀,勇氣稍大於謀略。兩眼細長分開,說明 看事情也不是寸土必爭,錙銖必較,加之眼裡黑白分明,沒有紅筋暴突,性非乖張殘忍之輩。嘴形輪廓亦甚清晰,寬度尚可,初步可斷其食祿尚可,財運OK,晚運 到60幾估計仍然不差。上排牙齒亦算十分緊緻整齊,下排牙齒略參差不齊,看來出口仍然多少容易得罪人。下巴比較缩入,而這個縮入,或者也是與他的兜耳,平 顴,眼開,金甲弱所配合而成的五個醜特徵。我還聽了他在youtube上的一些視頻的發言,聲音不是貴氣非凡,但亦非打爛銅鑼,發言處邏輯分明,辯論時據 理力爭,這也說明他的頭腦清晰,思考有度。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綜上所述,我認為黃之鋒的相貌,並不如驟眼望落那麼的差。問貴在眼,在我看,他的眼神是軍政兩正途發不了跡,加之顴不與鼻合,更進一步說明他無「貴」可 言。但,我看他就是一個會繼續在政治舞台上活躍長久的人,因為事業看的是格局,黃之鋒的格局,簡單地用大或小來形容都不貼切,我想用「獨立特行」來形容, 可能比較貼切(因為你說他賤,他的眼神又黑白分明,眉毛有勢;你說他貴,他又無顴無甲無腮無奴僕),因此在當今異路功名廣闊的社會中,他將會是一個事業獨 特,不掌握控制許多手下,但能揚名立萬的人(事實上他上了美國《時代雜誌》封面,已經揚名了)。他不是行動的侏儒,一定是行動的巨人,而且看問題比較開, 懂得開解自己,因此政治路上雖可能遇到困難挫折,而不會使其一蹶不振。財運ok能支撐生活,但儲蓄不會厚實,是否可以推斷他一生不會為利益而出賣自己的政 治立場尚不確鑿,但至少不是名利雙收的人,他只能收穫名而沒有利,這也與其「問名在眉,問富在鼻」的具體部位有著一定的關係。至於嘴唇之下的晚運,不聊亦 可矣。
    就相論相,黃之鋒的相確實不能成為真正的領導者,他只能成為一個獨立特行的社會政治人物。然而共產黨有槍,香港的管治也不算差到貼地,法制仍是很健全的情況下,我想即使是相好如劉邦、唐太宗,也是不可能一下子就成功的
(2)另外文章還有從事房地產的邵同學關於佔中三子和黃之鋒的論述,十分偏頗淺薄。單舉一例,他認為「在如此大規模的政治運動中,法令不過口的相格,如何能發號施令呢?」
    法令只能作為一個輔助的東西來補充參核骨骼、眼神,和整體格局,而不能執其為要、捨本逐末來論述他們的相格。記得老師曾撰文說「慎言可以積福」,邵同學一 口評定黃之鋒是賤相,這樣肆意妄斷禍福,實不可取吧?倒是從事證券的黃同學,下筆尚留謹慎,說清楚自己的疑慮和肯定的東西,反倒可取。
    希望老師批評上面所有的文字,讓我多學多領會。
    曾經從澳洲來香港跟老師學過幾天相學,學費卻拖足一年的學生鄭海航。
-------------------------------------------------------------------------------------------------------


師傅:


 今天閱讀了新玄機上面您和鄭海航同學的文章, 覺得很有得益, 特別是鄭同學有關黃之鋒的「獨立特行」一說更可圈可點。不過我發覺鄭同學對我的說法可能有些誤會, 所以寫幾句看法給您們指正, 也請師傅轉給鄭同學指正。

 因為當時評論黃之鋒和佔中三子只是跟師傅私下的電郵聊天中附帶的一些隨意討論, 並非準備公佈上網, 所以有關黃之鋒和佔中三子的一些評說都很粗略, 很難怪鄭同學認為我所說「佔中三子和黃之鋒的論述,十分偏頗淺薄。因為我自己都有相同的感覺, 一笑。我當時所講的黃之鋒「賤」相, 其實是指相格不好, 鄭同學可能有所誤會, 但也很多謝鄭同學的指正。以下說說我有關黃之鋒的部份看法, 請師傅和鄭同學指正。
 黃之鋒上停飽滿, 開闊, 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人物, 我同意鄭同學所說的「頭腦清晰, 思考有度」。黃之鋒的鼻高代表其人有進取心, 自尊心也較高, 鄭同學認為其鼻長合格, 但如就整個面相來說, 我就認為其鼻稍嫌短促, 在處事上會造成較為急進的心態。而且黃之鋒的顴骨稍為橫生, 顴鼻並不相配, 因此難以掌實權, 甚至帶有一定的破壞性, 希望他不要再瘦至露骨, 以至心態改變。至於其眉毛根根見底, 眉角部位有上揚氣勢, 代表有上進心, 我同意鄭同學所說的有勇氣, 但其實其真正的所謂「勇氣」來自於的與其相配稍為高凸眉骨, 稍橫向生長的顴骨和帶有大膽和反叛特性的一雙兜風耳。黃之鋒兩眼生得細長, 黑白分明, 看問題有深入的見解, 可代表其人甚有有計謀, 但可惜的是眼神不足, 這一點足以令其面相格局大大減分。鄭同學所說的「嘴形輪廓亦甚清晰,寬度尚可,初步可斷其食祿尚可,財運ok,晚運到60幾估計仍然不差。上排牙齒亦算十分緊緻整齊,下排牙齒略參差不齊,看來出口仍然多少容易得罪人。」這幾點大致同意, 我補充一點就是黃先生的上下口型並不正, 這也是出口術之人, 如有留意其在佔中時期所說的一些言論, 就可印正此點。另外黃之鋒之印堂闊窄也算合格, 在遇到挫折時會樂觀對待, 不會悲觀對待。我很同意鄭同學用「獨立特行」來評論黃之鋒相格。黃之鋒整體格局上停較好, 可能他剃一剃頭會較適合, 不要讓一頭黑髮如烏雲蓋頂一樣。中停一般, 下停不談也罷。正所謂「一剎那光輝並不代表永恒」。
 至於我講到有關佔中三子中戴耀廷和陳健民的法令不合格難以發號施令。我很同意鄭同意所說的「法令只能作為一個輔助的東西來補充參核骨骼、眼神,和整體格局,而不能執其為要、捨本逐末來論述他們的相格。」但由於此兩人所處的年齡階段和所做的事情, 法令好壞的影響力便會相應提高, 所以我有此一說, 而並非捨棄整體相格, 而只談法令。

以上內容敬請師傅和鄭先生批評指正, 定當有所得益。

祝安康!
學生 邵景陽敬上



-------------------------------------------------------------------------------------------------------
劉老師:
 
 你好! 冒昧來信, 先請見諒. 事緣在新玄機拜讀你兩位學生就黃之鋒面相的文章, 心血來潮也想來信給你, 說說淺見.
 
 後學認同老師你所說, 此乃賤相”, 此賤是以相學理論中提及富貴貧賤的格局, 這是古人論述的用詞, 並沒有貶低任何人的意思, 至於用詞是否仍適用於現代, 或可自行演繹了.
 
 相以骨肉斷, 黃君之頭骨, 頂蓋圓而下頜尖削, 小時生活環境可以, 然下停不能承之. 顴高而橫張, 鼻骨直, 下巴帶方, 金形人, 臉長木形, 木主學養, 金主管理, 主權力, 主動力, 是故年紀輕輕, 言詞有道, 又為團體領導. 又見耳高於目, 早發聲名. 雙眼細長而神定, 觀察力強, 深思細密之人.
 
 可惜黃君之骨, 為金木交戰, 有骨無肉, 金木俱寒, 兩頰內削使咀突出如吹火, 上唇覆舟形, 好辯之人, 容易自以為是, 遺世獨立. 再配一雙兜風耳, 如果身處古代, 或能成為身先士卒、開闢彊土的將才.
 
 看其他運動領袖, “長毛之孤獨, 也不失眼有神, 鼻有肉而法令顯; “華叔的溫文和親和力, 木中有土, 印寬而笑臉迎人. 如果運動領袖是要帶領時代, 創造時代, 則未來何去何從?
 
 後學對相學認識淺薄, 純以對相的喜愛而去信給老師你, 還望見諒.
 
謹祝你身體健康, 生活愉快!
 
後學Kelly
PS: 後學稱呼你為老師, 因為數年前老師回港開班教掌相, 後學曾短暫從師學習, 後因種種原因停止了.

************
劉老師,

我已閱讀Kelly相黃之鋒的文章了。十分有意思,我學到不少。但是否全對,很需要老師多多指點,指點之後,我們學生才能採信,否則,容易落入盡是批評或全信不疑的弊端處。

畢竟老師您的觀人看相、參合驗證的經驗已有幾十年之久,您能逐一點評學生們的文章,才能更有益於我們的進步,我們才知道自己看對了什麼,看錯了什麼。

在下面原文裡,我針對Kelly的文章逐點來進行評論,用藍色筆以示區別。

學生
鄭海航
**********
劉老師你好!
 
鄭師兄你好! (請容小妹稱呼你一聲師兄, 皆因大家同好相術, 故以師兄稱之)
 
看到劉老師轉寄師兄的回覆, 小妹受寵若驚, 很介意”, “介意兄能有此良師, 打下結實的理論基礎, 也介意自己的淺薄! 誠如兄所言, 小妹之前所述, 流於粗疏. 就兄之前所評, 小妹回應如下:
 
關於賤相,Kelly對此的理解很精到。我理解賤相就是文武官或從政,不能手下百千,領導一方,獨當一面的意思,並不是乞人憎的賤人的意思。就如,相書也有諸多意義,是貴人可以理解為您是富貴中人,或您是有權力的人。但您是我的貴人則 並不表示您一定是做官或富貴中人,只是說您對我有幫助而已。現代人,異路功名甚多,戲子可以揚名四方受萬人追捧再從政十年(阿諾舒華辛力加),舊時奇技淫 巧的科學家在現代亦得到高規格的待遇和財政支持(愛因斯坦和霍金),設計師由於天才的設計也會受到市場金錢的回饋和極度的尊重(喬布斯和香奈兒·可可)。這些人雖然是鬼佬,也不當官或從政,但看他們的相貌,即使簡單只看額頭頭骨一項,已經十分容易判斷他們絕非賤相了。當今社會制度的演變進步,我認為賤相可以簡單理解為普通人,較為貼切,但有沒有貶低人,則見仁見智啦。因為講者無心,聽者有意的情況多的是。
 
先說富貴貧賤之別. 小妹沒有能力引經據典, 只憑個人理解去看. 富者, 其字為室內每一人口有田, 有田產者富也. 貧者為分貝”, 貝為財帛而與人分之.
 
賤者見雙”, 為爭奪, 貝帛比更差, 其形容比貧更差一籌. 所以小妹不認為普通人”, 而是帶有負面, 我們應該不會以犯賤下賤形容普通人”. 當然如果面對問事者, 我會選擇如此形容.
 
至於貴者, 為一地之上行中庸之道, 一地之下有”,有財帛之人又能行中庸之道者, 其氣高貴, 而生活可以無憂/ 悠閒, 處事不除不疾, 散發一種氣質和氣度. 兄問華叔可有貴非常, 小妹回應說沒有, 之前也沒有說過他有, 因為在我而言, 貴是一重氣度加氣質, 建基於從小就不差的生活環境之上, 小妹覺得唐英年和前女藝人歐陽妙芝就散發著這種氣度, 而兩人都是木形人. 華叔沒有這一經濟環境, 所以不見得有貴氣和貴非常. 即使有良好的經濟環境, 也不等於有氣質, 因為這是心態心理質素, 有諸內而形於外,  小妹覺得他有的是文化修養, 也表在他的風骨, 他的是凝聚群眾的親和力, 看他兩袖清風, 在教協的地位和他對群眾運動的表現可以得到肯定. 至於習近平和李克強, 倒覺得是大權在手, 運籌帷幄的權力, 這是否稱為貴氣, 則見仁見智了.
 
能夠五行成形的人不多, 更多人是混合形和沒有定格.
 
相以骨肉斷, 黃君之頭骨, 頂蓋圓而下頜尖削, 小時生活環境可以, 然下停不能承之. 顴高而橫張, 鼻骨直, 下巴帶方, 金形人, 臉長木形, 木主學養, 金主管理, 主權力, 主動力, 是故年紀輕輕, 言詞有道, 又為團體領導. 又見耳高於目, 早發聲名. 雙眼細長而神定, 觀察力強, 深思細密之人.
 
此段看似精到,但其中一些論點我覺得看得有點太粗。例如,頂蓋並不用來相小時候的生活,只有額頭紋理、髮髻、耳朵等流年組成的上停才是用來相小時候的。楊受成自傳《爭氣》一書,透露他與李嘉誠以前共用同一個面相大師。他回憶大師陳伯說,李嘉誠之所以天生異禀,在於一個額頭寬圓無盡,是福涵東海的一個千年不遇的大富大貴之局。然而李嘉誠少年艱苦,是人所盡知的故事。可見額頭骨再好,不一定能說明少年一定舒服無憂(要總看上停和額骨及紋理才能斷,但李嘉誠初開工廠之際才2324歲, 獲舅舅資助一筆當時來看的絕對巨款,也應了他的額頭之好)。扯遠了,我的意思是,黃之鋒頂蓋頭髮甚密,既然頂骨沒有露出來,就不應直接評論。我還記得老師 您當初見我的時候甚至親手撥起我的額前頭髮看髮際線,摸我後枕骨,這是為什麼?這麼近距離,尚且需要親手驗證,可見有些東西,當無法直接感受的時候,不好 輕易下結論。
 誠如兄所言, 小妹之斷是流於粗糙, 以頭骨斷祖上, 確實應該要摸骨方能更準確, 而小妹所斷, 只憑相片和電視所見, 其頂骨相對較圓而下頜單薄去對比, 早運會比晚運好. 至於為什麼以頂骨斷童年運, 甚至還要摸後枕, 小妹認知, 是因其所行, 從彼枕上頂, 由頂向上停. 寬廣圓融的頂骨有如父輩打好基礎, 子女得承, 看李嘉誠祖父, 為前清最後一批秀才, 父親為校長, 為李打好學識基礎, 來港後又有在幫忙, 在當年的生活環境下, 是否存有先天庇蔭基礎?
因此雙眼細長是真的,照片看得清清楚楚。但神定我倒不敢說自己真的懂看,就算懂看,也不敢在網上或照片裡就論斷。這裡是第一點我要批評的
神定之說, 小妹再仔細看黃君照片和電視片斷, 確實說得不對. 至於看神定不定, 純分享小妹個人觀察, 看瞳孔和眼蓋的鬆緊, 這不一定對, 只是個人用的方法.
 
 
第二點,關於木主學養金主管理主權力主動力故年紀輕輕言詞有道又為團體領導,這點我看,也是粗。前半段很對,但根據前半段就得出是故年紀輕輕就xxxx”那金木人就合該年少早發嗎?根據《冰鑑》,金木逆合若得宜,則其貴非常。然而年少早發,還是應該看流年部位和氣色。金木人形之論,看的大概是整體吧?
或者這一點更改一下次序, 木主學養金主管理主權力主動力又見耳高於目, 早發聲, 是故年紀輕輕言詞有道又為團體領導.
 
而且金木型論,十分看重皮膚的顏色,不客氣講句,除非kelly親身接觸黃之鋒日久,否則單憑網上照片,亦失之嚴謹。至於言辭有道,其實本身就應該是一種內相,當然以木主學養來推言辭有道,勉強同意。小妹用言詞有道”, 是用詞上習慣傾向嚴謹和正面, 少用負面的形容詞. 但一定要從外相推言辭有道,我則比較上傾向於看耳朵是否骨硬色白(是,則說明腎氣和記憶不錯,這樣才能有材料儲存在腦中跟別人展開罵戰)小妹看的不一定要白, 是要配整體膚色, 八字金清水白之人, 膚色偏白, 如果患有乙型肝炎的人, 膚色帶黃, 那他們就言詞不有道?除了骨硬, 小妹同時看耳之形,是方正反廓還是怎樣, 相信我們對有道的理解是合理, 而不是辯駁之詞,看眼神是否定而不怯,看嘴唇顏色和唇線是否清晰可人,棱角分明。這幾點符合了,一般言語對答都能調理分明。最後關於團體領導我還是那句話,他顴鼻不聚,眼神乏威嚴,是否真能領導得動別人,容我存疑 如上所言, 是傾向正面形容.
 
可惜黃君之骨, 為金木交戰, 有骨無肉, 金木俱寒, 兩頰內削使咀突出如吹火, 上唇覆舟形, 好辯之人, 容易自以為是, 遺世獨立. 再配一雙兜風耳, 如果身處古代, 或能成為身先士卒、開闢彊土的將才
至於本段,由於不明黃之鋒膚色的分佈,金木之論難以作準請容小妹問一句, 為什麼金木之斷, 一定要以膚色分佈才能作準?是以金白木青為準? 如是, 則如何斷黑人? 。但有骨無肉之說,尚嫌結論太早。因為黃之鋒我看就只是暫時瘦些,肉日後會長出來的不完全認同, 第一, 有人從小就偏肥或偏瘦; 第二, 每一階段的皮肉, 反映當下的心理或行為或狀態; 第三, 現在他是風雲人物, 如果要帶領時代, 骨露無肉之人, 那將會以什麼心理狀態帶領群眾走向什麼方向的時代?
 
由於我很少有老師直接,手把手指導,只能用老師以前文章裡所說的,知謎底而推謎面的方法來不斷參合,以求提高相法水平。冰鑑裡面討論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順合,逆合後,來了句此外牽合,俱是雜格,不入文人正論。可見,這順合逆合的看相法,比較適合看大富人或從政的大貴人,或者是橫死早死的人。故按我理解,除非十分十分明顯,否則五行相人,所得不多,所以不入正論。請原諒,我斗膽講句,華叔有貴非常過嗎?是則不論可矣。古人寫字,能留下來的都是字字千金,不是隨便誇。當今中國的其貴非常該指習近平和李克強。由他們是其貴非常的謎底,來推謎面(究竟是金火逆合,還是水形帶土),再仔細感受分別,可能還比較容易接近真相
當然,也可以說,是因為我確實對五行相人,不甚擅長,而作上述之說
 
 
上面我作了不少狂妄之論,希望Kelly能介意,沒錯,我說的是能介意。因為只有能介意,才能指正切磋。當然也十分盼望老師得空能對黃之鋒的相做一個完整一點的,詳細一點的評論,以飨後學飢腸。
 
小妹不似鄭師兄, 隨良師打下良好的相學基礎, 我只是從丁點認識加上個人觀察去斷, 粗疏處處, 一笑置之即可. 能有此機會得劉老師牽引,  跟兄交流, 實在雀躍. 同時也希望得劉老師不棄提點一二, 實乃後學之福. 感恩!
 
後學
Kelly 敬上

 

星期四, 11月 20, 2014

(談古論今)  《白蛇傳》怎麼會變成《仕林祭塔》?



巳故粵劇紅伶新馬師曾,曾經紅極一時。很多戲迷都以為他的享譽好戲是《萬惡淫為首》、《光緒皇夜祭珍妃》和《臥薪嘗膽》等,因為這些戲曲都有唱片傳世。其實,新馬師曾在戲壇嶄露頭角時,最受歡迎的一齣好戲,郤是《仕林祭塔》。
  《仕林祭塔》其實就是《白蛇傳》,這齣戲很受戲迷歡迎。以前,那些被稱為「巨型班霸」的劇團,都以下鄉演出為主,因為鄉間的神誕主會全包戲金,而且出手闊綽。下鄉演戲,由於一連幾晚,來看戲的都是附近鄉民,所以戲目必須每晚更換.訂戲時由主會點戲,其中必有一齣是《白蛇傳》。
《白蛇傳》的女主角白素貞由頭演到尾,這齣戲本來是由正印花旦擔綱演出。由於每次下鄉演出,幾乎必演《白蛇傳》,所以戲班中有句傳言,未曾演過《白蛇傳》的,不算得是正印花旦。
惟是新馬師曾在走紅以後,郤嫌《白蛇傳》這個戲名,太過把正印花旦的地位突出,使到他這個文武生好像處於配角地位。於是,他反賓為主的把戲名改為《仕林祭塔》,表示這齣戲是由文武生擔綱主演。在戲班術語來說,這叫做「擔戲匭」。
在這齣戲中,文武生先飾許仙,後飾兒子許仕林。到了尾場,許仕林高中狀元,前來雷峰塔前祭母,在塔前先唱了一闋主題曲,那就是《仕林祭塔》。之後,正印花旦扮演的白素貞,從塔中出來與兒子相會,也唱了一闋主題曲,惟是這支主題曲郤沒有曲名,也有人說是《素貞自嘆》。 
這齣戲本來是正印花旦擔綱演出,所以由她唱出的那闋壓軸主題曲,真是非同凡響。唱曲時間長達一個鐘頭,拉腔的變化很多,功力稍為差一點都應付不來。也由於這闋主題曲是以古腔(戲行稱為中州音)唱出,有些講究的劇團,伴奏的樂器本來是中西俱備,但在正印花旦唱出這闋主題曲時,則只用二胡、揚琴、三絃和喉管(短笛)等中國樂器來伴奏,觀眾的感受便截然不同。
筆者有幸,曾經看過新馬師曾兩次演出《仕林祭塔》。一次是他與余麗珍合演,由於班主是余麗珍的丈夫編劇家李少芸,對新馬師曾當然加以禮讓,所以戲名用《仕林祭塔》而不用《白蛇傳》;另一次是紅線女從廣州來香港,與新馬師曾合演為東華三院籌款。由於新馬師曾的輩份較高,亦得到紅線女的禮讓,演出時戲名也用《仕林祭塔》,而不用《白蛇傳》。
筆者也看過其他劇團演出的《仕林祭塔》或者《白蛇傳》,他們的唱做工夫,當然比不上這兩位花旦前輩。若將紅線女和余麗珍的演出再作比較,前半段如「遊湖相遇」、「端午現形」、「盜靈芝」和「水漫金山」等戲場,紅線女演得十分出色。到了尾場唱出主題曲時,紅線女的歌喉本來無人可比,惟是唱到古腔,畢竟薑是老的辣,余麗珍唱來便有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韻味。老牌戲迷把這種韻味,稱為「祭塔腔」。
能夠看到余麗珍和紅線女兩位名伶扮演的白素貞,筆者巳嘆為觀止。故友曲評家黎紫君郤嘲笑筆者恍如井底之蛙,因為未曾看過比余麗珍和紅線女成名更早的花旦李雪芳演出的《白蛇傳》。黎紫君能唱能彈又能作曲,時常在報章撰文,談論粵劇的典故與淵源,是資深的粵劇研究家。
他說:在數十年前,《白蛇傳》幾乎與李雪芳分不開,因為她每次登台獻藝,必演《白蛇傳》,每次演出亦必然滿座。李雪芳不但扮相艷麗,做工細膩,把觀眾瘋魔得如痴如醉。尤其是她在尾場唱出的那闋主題曲,唱工了得,越唱越響亮,真是穿雲裂石,響遏行雲。她坐著唱足一個鐘頭,觀眾摒息靜氣,連蒼蠅飛過都聽得見。
粵劇是廣東的地方戲曲,因為只有廣東人才聽得懂歌詞與道白。李雪芳紅極一時,竟然被邀聘到上海演出。她在上海演出時,不但在上海的廣東人瘋狂捧場,就連聽不懂廣東話的上海人,也都來看李雪芳演出的《白蛇傳》。騷人墨客為她吟詠,貴介公子拜倒在石榴裙下,風頭之勁,一時無兩。
李雪芳最值得驕傲的一件事,就是她在上海演出時,適值享譽世界的京劇名伶梅蘭芳也來到上海演出。南北兩位名伶打對台,兩間戲院全都滿座,可以說是半斤八兩。惟是梅、李兩人都很有風度,不但抽空去欣賞對方的演出,還相約會晤切磋劇藝,據說彼此交換了一齣戲。南北兩位紅伶惺惺相惜,一時成為美談,上海報紙報導此事時,大字標題是:「南北梅雪兩芬芳」。
李雪芳在上海演出時,不少富商與貴介公子爭相追求。盛家是上海首屈一指的豪門,盛七公子對於這位南國嬌娃十分傾心,排夕捧場。戲院為了招待盛七公子,特地在前座中央設置一張小桌,放置香茶餅食,引致全場矚目。盛七公子多番請求納為簉室,但屢遭拒絕,所貽巨型鑽戒及其他貴重饋贈,全都被退回。李雪芳給他的荅覆是:非一夫一妻不嫁!
另一位在上海居住的粵人世家韋二公子,因為是同聲同氣,追求更加熱烈。從上海到省(廣州)、港(香港)、澳(澳門),從香港到美國,無論李雪芳到那裏演出,他都追隨左右。李雪芳感到他的誠意,終於荅允下嫁,從此名花有主。
李雪芳自歸韋家之後,便即洗盡鉛華,絕跡紅毹,成為典型的賢淑媳婦。後來韋家老爺的事業忽遇困難,一時週轉不來,李雪芳自告奮勇,赴美國重作馮婦,粉墨登場。這次東山復出,更加大受歡迎,獲得戲迷餽贈大量金牌與銀紙牌,可說是滿載而歸。李雪芳把收穫全都交給韋家老爺運用,使到韋家的生意得以解困,確是難能可貴。
大陸變色後,韋二公子忍痛捨棄在上海的生意和物業,攜眷南下香港。韋二公子向來養尊處優,不擅經營,雖然帶來部份財物,惟有在毫無入息的情況下,亦有坐食山崩之虞。此時兒女正在求學,家中食指亦繁,憑著李雪芳以前在香港買下的物業來收租渡日,不足之數,便典當首飾來應付。傳說她長年戴在手上的一隻翡翠玉鐲,碧綠通透,價值不菲,因為年日久遠,脫不下來,要到首飾店設法切斷才能出售。一位錦衣玉食的享譽紅伶,竟然如此賢德,實在使人欽佩。
李雪芳的一位千金,可能遺傳了她的藝術細胞,也在藝壇中很有成就。那就是在台灣、香港和美國,都很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韋秀嫻。

(笑話) 沒有勇氣



  一個旅行團安排不周,竟把兩個互不認識的男女團員,分配同住在一個有兩張床的房間裏。那位女士看見對方的儀表不俗,沒有提出反對。
  翌日再度出發,大夥兒在酒店門前,等候旅遊車來接載。一陣風吹來,把那位女士包頭的絲巾吹上了樹枝。昨夜曾經同房的男人,立即見義勇為的爬到樹上,把絲巾取了下來。
  當他把絲巾遞還給那位女士時,她不但沒有向他道謝,反而給他一個白眼。嘴裏低聲罵道:「那麼高的樹,你也敢爬上去。為甚麼昨晚那麼低的床,你就不敢爬過來?」
───────────────────
(笑話) 習慣成自然
  老張被公司調去上海工作,過了半年才回來。翌日與死黨老友小王同進早餐,小王看見老張的臉色不大好,心裏覺得奇怪。他們平時無所不談,可以互訴心曲。
  小王說:「你們夫妻向來恩愛,隔別了半年,俗語說:小別勝新婚,你應該心情很愉快才對呀!」
  老張說:「闖禍了!」
  小王連忙問:「闖了甚麼禍?」
  老張說:「今早起床時,我給了她300元.」
  小王問:「這是甚麼意思?」
  老張說:「我以為自己還是在上海呢,習慣成自然了!」
  小王說:「那有甚麼問題呢?你還可以討她開心,說這些錢是給她買東西的。」
  老張愁眉苦臉的說:「問題是在她收了錢之後,找還給我50元.還說了這麼一句話:下次請再來!」
──────────────────────
(笑話) 諧趣粵曲
  以前有個粵劇大佬倌叫做馬師曾,他是多才多藝,不但是戲班的台柱演員,還替戲班編寫戲曲。由於他是丑生,所以他替自己編寫的曲詞十分諧趣,也就是廣東俗語所說的「抵死」
  他有兩句戲曲是這樣的:「你老豆個碌──碌奔走,你老母個化──為烏有呀──呀。」懂得唱粵曲的讀者,不妨用「中板」唱這兩句曲詞,便可以領略到其中的奧妙了。
────────────────────────
(笑話) 未曾插電
  一對男女在公園裏的僻靜地方互相偎依著.男的摸挲著女的胸脯,問道:「這是甚麼東西?」
  女的荅道:「是電鈴.」
  男的又問:「既然是電鈴,怎麼我按來按去,它都不會響呢?」
  女的羞愧地回荅:「還沒有插上電,又怎麼會響?」
───────────────────────────
(笑話) 床上有甚麼
  一位老師認為學生不該死讀書,必須用啟發的方式,誘導學生追求學問。
  這天,他要教學生認識一個新字,這個新字是被子的「被」字。於是,他便用誘導的方式來啟發學生。
  他先在黑板上寫了一個「被」字,然後問小強認不認識這個字。小強搖搖頭。他又問道:「你家裏床上有甚麼東西?」
  小強想了一下,說道:「媽媽。」
  老師心裏想:「小強沒有說錯,因為他的媽媽會躺在床上。既然媽媽在床上睡覺,當然會蓋上被子了。」於是再問道:「那麼,媽媽的上面是甚麼東西?」
  小強這次回荅得很快:「是爸爸!」
  老師惱怒起來了,瞪著小強問道:「難道你們家裏沒有被子嗎?」
  小強說道:「有的.不過這時候,巳經被他們踢到地上去了。」